员工拒绝加班被开除该怎么赔偿?

近日,江苏苏州。某公司领导批评一员工“下班就走”,员工拒绝加班后在大群内回怼“PUA新员工,第一个是招那种家里面穷的不行,性格内向的应届生,第二个是招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没想到第二天这名员工就遭“光速”开除。

近日,江苏苏州某公司运营经理批评一员工“下班就走”,员工拒绝加班后在工作群内回怼,“早上要求按时到,下班却不能按时走”上了热搜~

当事人李某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之前“加了挺多天班了”,因为最近“睡眠不太好,想早点回家睡觉”。他用了一段将近300字的“小作文”批评了公司的加班风气,认为公司“动不动就是态度和不努力说事”。

事发第二天他与公司签了自愿离职书,然而却收到公司关于他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开除的通知。李某将此事发帖后,虽然公司撤回了处分通知,但他坚持要求公司发公告说明此事,并通过全体邮件和工作群公告向他道歉。

据说,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公司正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反馈情况。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表示,正在调查此事。

可以看出来,这个事件是因为加班引起来的,后来李某自动离职,但是却接到了被开除的通知,其他后续我们先不说,就单指员工拒绝加班被开除这个问题来讲,是不合法的,属于违法辞退。员工可以向公司索要赔偿,用人单位需要按照经济补偿的两倍来支付赔偿金。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双方没有谈拢产生纠纷了,您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当事人申请、审查受理、仲裁准备、仲裁审理:

一、当事人申请:当事人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证据。

二、审查受理:劳动仲裁申请书符合要求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三、仲裁准备:仲裁委员会对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组成仲裁庭。

四、仲裁审理: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因为拒绝加班获得赔偿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我在网上也查到了很多条关于相关案例,一起来看看~

河南的史先生,他在东莞打工,2013年入职东莞市长安镇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在2021年6月25日,史先生被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理由是他拒绝加班。

公司公告显示,2021年6月17日至23日,因订单生产需要,上级主管安排史先生加班,但史先生在请假未经批准情况下仍不服从工作安排而拒绝加班,影响到生产进度安排。最终公司依照《员工手册》的相关规定与史先生解除劳动关系。

史先生认为,他的岗位属于管理岗,每天只上班8小时不含加班,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也约定了他的工资标准和上班时间。而且公司安排加班时,他已请假。

劳动仲裁庭审理认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本案中,用人单位安排史先生加班,是为临时增加的工作内容,应视为变更劳动合同约定内容,史先生有权依法拒绝。而用人单位做法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最终在同年的8月20日,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长安仲裁庭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史先生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3.93万元。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对于李某这个事件,拒绝加班的理由是因为这项工作的完成,并没有超出规定时间,也可以明天做。但是,由于自己太过于疲乏想休息,领导却说三道四要求加班,我个人感觉,的确有点过分。

所以,大家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没必要裸辞,该拿的就拿,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老板们无故要求加班这种现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5

在职场中,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规定和约定条款构成的。因此,如果一名员工拒绝加班导致被开除,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来作出判断。

根据我所了解的劳动法规,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拒绝加班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除非该员工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履行与劳动合同相应的工作职责或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所以,用人单位如果以员工拒绝加班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被视为违反了劳动法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员工确实存在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导致被开除,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法规进行赔偿和解除合同。具体的赔偿金额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工资收入等因素来确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员工的劳动报酬以及与其终止劳动关系有关的各项合法权益,如年度奖金、福利待遇、社保等。

总之,用人单位在拟定劳动合同时应该明确约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时间,员工也应该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如果出现劳动纠纷,应该及时向劳动部门求助或者寻求法律援助。

第2个回答  2023-05-25

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因拒绝加班而被开除,需要根据合同和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赔偿。以下是可能需要赔偿的一些方面:



1. 工资及福利: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所得到的工资、补贴和福利,根据合同和公司规定进行计算并赔偿。



2. 经济损失:员工因被公司开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如失业补偿、绩效奖金等。



3. 合同违约金:员工所签订的合同中如有相关条款,约定员工违约时需要支付违约金的,需要按照约定支付。

4. 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等法律规定,公司开除员工时需要遵循相关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如果公司开除员工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为员工进行相应的赔偿。

以上所述是一般情况下的赔偿方式,具体情况仍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和公司规定的具体条款进行处理。如果员工认为自己被开除存在不合理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3个回答  2023-05-25

近日,媒体报道一则员工因拒绝加班被解雇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企业用人应该尊重员工的权益,不应该强制加班或惩罚员工。但是,如果员工拒绝加班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又该如何处理?

首先,作为雇主,企业应该尊重劳动法律法规,不得强制员工加班。如果员工真的需要加班,应该以协商和支付加班费的方式解决。如果员工坚持拒绝加班,可以与员工协商解决,斟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设法避免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过度劳累、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但是,企业应该事先告知员工某些时期需要额外加班,员工不得以拒绝加班为由谋求解雇安排。

其次,如果员工拒绝加班导致企业受到了损失,那么企业有权主张经济赔偿。但是,企业赔偿的金额不能随意决定,应该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赔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企业应该慎重,公平、公正处理员工加班问题,不得随意挥霍企业的利益或者不合理地剥夺员工的权益。

最后,作为雇主,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通过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素质,降低员工工作负担,并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4个回答  2023-05-25
员工拒绝加班,被公司解雇是一项严重的问题,公司必须遵循国家劳动法规定,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赔偿。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公司在对员工进行解雇或辞退时,需要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并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具体的赔偿金额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以及薪酬水平等因素进行计算。如果公司因为员工拒绝加班而解雇员工,因为员工行为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所以公司需要合理支付被解雇员工的一些经济补偿,这些补偿包括但不限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未休年假的假期工资、加班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支付。另外,如果员工认为公司解雇其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员工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和维权。备有足够证据支持自身维权立场能够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公司不得因员工拒绝加班而解雇员工,并应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经济赔偿,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