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因循,拒绝“配方”——徜徉在米兰设计周的人潮里

如题所述

“如果这款车量产,我会买一台。”我们米兰之行的领队跟我说。

“那你可能会失望,因为这款概念车永远都不会量产。”我说。

我们谈论的是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设计的Barchetta概念车。

Barchetta概念车由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Stéphane Janin带领米兰团队独立完成,其名字在意大利语中寓意为“小船”,这是广汽“CAR CULTURE”汽车文化序列的首款作品,以50年代意大利标志性车型为灵感,融合了GAC TIME概念车设计理念。


“既然如此,那这种车设计出来还有什么意义?”领队的这个疑问很有代表性,相信广汽研究院负责设计的副院长张帆一定会常常遇到类似的质疑,包括在米兰、洛杉矶设立前瞻设计中心的价值和意义,也一定会有人不解。

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坐落于充满活力的Via Tortona大街,曾经是国际知名意大利摄影师、作家和诗人乔瓦尼•加斯特尔(Giovanni Gastel)的个人艺术工作室。为什么选择在这里?“这是因为进行汽车创意时,没有一个想法是凭空产生的,你总是要从一些东西中获得灵感。”Stéphane Janin表示,“Via Tortona的地理位置是完美的,下班后有很多好去处,这里充满艺术气息,各大展馆随处可见。”


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Stéphane Janin在介绍他们的第二款概念车VAN LIFE。


对张帆来说,现在的一大挑战是,汽车设计正变得越来越“配方化”,这一点在EV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都强调运动和简洁,都是眯眯眼的大灯和贯穿式尾灯,都是越来越大的触摸屏、越来越少的物理按键,可用户千差万别,千车一面的设计怎么能满足越来越多元的用户需求?

像Barchetta这样的概念车,当然无法量产,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为量产而设计的,它的意义在于探索未来汽车一种新的可能,在于打破日益呆板、僵化的汽车固有设计形态的一种尝试,在于用设计创新倒逼技术创新的一种表达……

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成为2023米兰设计周的一个热门打卡点,很多人在这里认识了广汽。


很显然,我们的领队被Barchetta这种全新的汽车形态打动了,事实上,被打动的远远不止我们的领队。我们到访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的时候正值2023米兰设计周举行,坐落于市中心Via Tortona大街的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也成为米兰设计周的一个参观点,设计周开幕以来这个小院每天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都对Barchetta以及VAN LIFE两款概念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然,也籍此认识了来自中国的GAC。

VAN LIFE是广汽集团“CAR CULTURE”系列第二款概念车,同样由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设计完成,作为一款旅行概念车,其最主要的概念是对车内空间的“重塑”。


通过改装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车内空间的“个性化”,但一来这无法改变车内空间的整体格局,二来这种改装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门槛还是太高了,VAN LIFE通过一个“轨道框架”的概念设计,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车内空间格局,从包、手机到托盘甚至是吊床等都可以安装到车内,用户可以真正轻易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去DIY一个自己专属的车内空间,带来前所未有的个性化体验。     


大部分参观者惊讶于这两款概念车的,是它们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车辆形态,而我在看到它们时的第一反应是“设计创新在倒逼技术创新”。     

比如,Barchetta概念车向研发人员和工程师们提出了——底盘和电池包能否更加扁平、更多的控制系统能否改为线传操控、座椅是否可以有全新的形态、材料以及安装形式……

Barchetta概念车设计草图。


虽然这两款概念车本身永远都不会量产,但它们所呈现出来的设计创新和功能创意很可能就会出现在某款量产车上,并成为差异化的巨大卖点,这就是前瞻设计的意义所在。

但正如张帆所言,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只从事前瞻设计,自己的作品永远无法百分百落地,时间长了就会缺乏成就感;而如果始终只从事量产设计,总是在成本、性能、工艺、标准前去妥协、去折衷,这对搞设计的人是一种痛苦;所以,这两种设计工作是调和的、互济的,对一个汽车品牌而言,设计的最终追求当然是量产,但前瞻设计可以为更好的量产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

当地时间4月21日,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发布了2023年广汽设计大赛的全球命题——“瞬息未来”。今年的广汽设计大赛设置了亚洲、欧洲和北美三个国际赛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设计人才进行灵感和思维的碰撞,不同文化的交融能促生更加非凡的作品。


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追求精神满足、个性满足、文化满足的全新时代,这大约也是米兰设计周为什么会吸引如此众多人流的根本原因。

米兰设计周人流如织。


在参观完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之后,我们也顺便参观了一下米兰家具展,转了一圈之后,一位同行略有些失望,他说“都没看到什么先锋的设计”。

他的抱怨既对也不对,家具展上确实没什么创新的设计,但这个展览展出的主要是“商品”而非“作品”,没有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创新,设计创新就不可能在“商品”上呈现出来。

我对这次米兰家具展整体粗浅的观感是“展台不乏创意,但展品都很普通”。


所以,设计,其实是可以反应一个行业发展水平和一个品牌的兴衰的。

这次广汽还安排我们参观了阿尔法•罗密欧的博物馆,我是第二次来,和第一次的感觉完全不同,第一次主要是新鲜——这个如今很小众的品牌的博物馆很少有机会来;这次,则是强烈的感慨——这个品牌曾经也很主流,那时它的车型设计也散发着恣肆汪洋、大胆自信的光辉(下图),而随着这个品牌的衰落,它的设计也变得平庸和保守,孰因?孰果?

再也没有一个工业品像汽车那样同时是技术和文化的载体,所以,优秀的汽车必须既是商品,更是作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ear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