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造无支柱型温室?

如题所述

无支柱型温室(图8-3),因温室内部,没有支柱遮阳,室内光照条件好,温度高,便于操作,并且利于机械化作业,是今后发展设施栽培的方向。其建造步骤如下:

" role="figure(1)墙体建造 墙体分4种方式。

①土体墙:用泥土掺麦草砌土墙,在墙内壁用铁制水管向墙内斜上方打洞,每间隔40厘米打1排,每排40厘米远打1个。墙体建好后再在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用普通农膜或用温室换下的旧薄膜将后墙、山墙包裹严密。然后在墙与薄膜之间的缝隙内填满碎草,碎草厚度20厘米左右,再用泥土把薄膜上下边缘埋压于温室后坡上和地面泥土中,并绑缚1~2道铁丝,加固薄膜。

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后,墙体热量不再向外散发,夜晚寒冷时,墙体热量只向室内释放,可显著提高室内夜温,比不设保温层的温室夜温提高3~5℃。对稳定严寒时期的室内夜温,效果甚佳。如此建造,100厘米左右厚度的墙体的温室,其保温效果,相当于甚至高于5米厚度墙体的温室。

②砖土复合孔穴墙体:内砌一层12厘米厚的孔穴砖体墙,外砌80~120厘米厚的泥土实心墙体,对这种墙体称之为砖土复合墙体。墙体的内壁均匀密布有直径5~6厘米的孔穴(图8-2),孔穴深入墙内80~100厘米。

这样的墙体,用砖量少,投资较少而墙体结实牢固,不怕风吹雨淋,使用寿命长。墙外包有泥土,泥土是仅次于水的贮热材料,白天可以蓄积贮存较多的热量,夜晚释放热量多,有利于提高设施内的夜间温度。墙体的内壁密布有孔穴,白天高温时,热空气可通过孔穴进入墙体内部,加热墙体,提高墙体温度,增大蓄积热量,夜晚墙体中的孔穴,通过空气对流,向室内释放热量。

12厘米厚的孔穴砖体墙建造:每270~300厘米立一根水泥柱,水泥柱之间砌12厘米厚的单砖墙,先分段用水泥砂浆砌蜂窝状单砖墙,每段长260~280厘米,两段之间留有10厘米的空间,墙体每砌高60厘米左右时,在空间处夹设模板、放置钢筋、灌水泥砂浆,由下向上,分段浇灌成水泥立柱。墙体建造时,每7~8层砖预留一排6厘米×6厘米的方洞,即每砌两砖留一6厘米远的空隙,两洞之间相距56厘米。

墙高每砌50厘米左右时在墙外培封一次泥土,土体墙底宽150~180厘米,顶宽70~80厘米。后墙外加设保温层。

墙体建成后,在墙内的方形孔穴处用木棍或铁管向墙内土体部分斜上方打穴,穴深80~100厘米。

③内砌石块外砌泥土墙体:内墙用石块垒砌,石块外砌土体墙,从石块缝隙中向土体墙中打洞,设置散热穴。墙外加设保温层。

④双层砖斗内填泥土墙体:建造双层砖墙内填泥土的墙体具体操作如下:先用石块掺加水泥砂浆砌地基,地基应高于地面20厘米左右,宽120厘米左右,然后在地基上用水泥砂浆砌砖体的空斗墙,其厚度1米左右,斗壁厚12厘米,斗长135~150厘米,斗宽76~96厘米,斗高与墙高同,每两斗之间,有一段12厘米的砖墙将前后墙体联结,墙体内壁需建成孔穴状,每砌7~8层砖(高40~50厘米),要建造一排方形孔洞(6厘米×6厘米),即砌第7~8层砖时,每砌两块砖,留6厘米长的空间(图8-2)。墙体建成后,其墙体内壁上均匀布满孔洞,洞与洞的中心距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为40~58厘米。墙体内的空斗内必须用泥土填实,填土要等墙体水泥凝固后分层进行,即每砌50~100厘米高墙体,填一次土,填后逐层踏实。待墙体建好并彻底凝固后,再用直径5厘米、长120厘米、前端削成尖形的洋槐木棍,在内壁墙上沿方形孔洞斜上方打穴,穴深60~80厘米。外设保温层。

⑤水泥预制件、土体孔穴复合墙体:每1米远埋设长300~320厘米、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柱,地下埋深50厘米左右,地上高250~270厘米,柱子宽面朝向墙内,预埋好后,柱子中心到中心必须等距离100厘米,顶端等高成直线、内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将柱子顶部先用角铁或直木棍临时固定,然后安装采光面骨架,骨架后坐铁管与水泥柱顶端固着连接成一体,将整个温室大架固定。再在两柱之间安装厚5厘米、宽50厘米、长90厘米的钢筋水泥预制板(水泥板中部预制两个直径5厘米的孔洞,洞距50厘米),板边沿呈斜形,其角度与水泥柱的角度互补,二者之和180°。安装后,柱、板连成一条直线,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每安装一排水泥板覆一次土,边覆土,边踏实,泥土底宽150~180厘米,顶宽70~80厘米。温室完全建造好后,再沿内墙的孔洞向墙内打穴,方法同前,并设置保温层。

外设保温层,内设孔穴墙体,其墙体热量不再向室外释放,白天高温时,热空气可通过孔穴进入墙体内部,快速加热墙体,提高墙体内部温度,增加蓄积热量,夜晚墙体降温,可释放较多热量,稳定提高室内温度。实践证明,建有孔穴墙体温室的夜晚温度可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墙体温室夜温提高3~4℃(表8-3),如有外设保温层的其保温效果更好。

注:以上各种墙体没有外保温层。

建造后墙的同时建造山墙,山墙厚度应达到120厘米左右,墙体形状与温室的骨架弧度相同,建造方法同后墙,其高度可比温室截面的平均高度矮10厘米左右,以减少遮光。

(2)温室门与操作室的建造 温室门可设在山墙的北部或在后墙的一端(图8-4)。

图8-4 温室山墙外建造操作间与 开门平面图(单位:厘米)

图8-5 温室后墙外建造操作间与 开门平面图开门不可过大,门宽70厘米左右,高150~170厘米,门要建设双门,封闭要严密,分别设在墙体的外沿与内沿,两门相距100~120厘米,进入温室时先打开外门,待人进入两门之间以后,再关闭外门,然后打开内门,进入室内后,随即关闭内门。如上操作,可防止开门时冷空气侵入室内和热空气流出室外,能有效地提高温室保温效果。

为了管理方便,门外应建造6~8米2的操作间。操作间建在温室的后边(图8-5),可以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操作间最好建成平顶,4月以后,温室撤下的草苫,可搁放于操作间房顶上,减少上下搬运草苫的麻烦。

(3)建造温室的后坡面 后坡面最好分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不透光的保温层,高度应比温室骨架矮40厘米左右,上部分覆盖薄膜,白天可透射散射光,晚上覆盖草帘保温。后坡面由钢架或八木、钢丝或木椽,芦苇或高粱秸、塑料薄膜搭成。建筑时分5步进行。

①竖立柱:立柱设在温室后墙前80厘米处,沿东西方向排列,每间隔150~300厘米埋设一根。立柱长320~340厘米,横截面为8厘米×10厘米,顶端成50°左右斜角,离顶端5厘米处预制一个小孔,以便穿入铁丝,绑缚八木,或直接与钢架绑缚固定。立柱下端底下垫石块埋入土中,埋深40~50厘米。地上部分留长270~300厘米,立柱埋设好后,向北倾斜3°左右。全部立柱埋设好后,要处在同一平面上,顶端处在同一高度,成一条直线排列。

②绑缚八木或固定于钢架上:前坡面为钢架者,可用铁丝直接将立柱绑缚固定;如果是竹木结构,可选用200~220厘米、小头直径≥10厘米的洋槐木或硬杂木棍作八木。架设前,先在离小头50厘米远处,割一条深1厘米左右的锯口,后用锛子在离小头55厘米处,切去厚1厘米左右的三角形木块,使之成为三角凹形斜面。然后将八木的三角形斜面与立柱顶端斜角紧密结合,再以铁丝穿过立柱顶端小孔绑缚牢稳。八木的大头搭在后墙高170~180厘米处,并以铁丝固定于墙外地锚上。八木架设好后,应使每根八木都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与地面成38°以上的夹角,八木前端处在同一高度,东西方向基本成直线排列。

③拉钢丝或钉椽子:竹木结构者,先在八木顶端,沿东西方向钉设一道直径≥8厘米的木棍作脊檩,脊檩的接头要抠成凹凸榫,使之接牢基本成一条直线。然后再在八木上钉设木椽或拉钢丝。若用木缘,需选用直径≥7厘米的洋槐木棍或其他硬杂木棍,东西向固定于八木上,其间距20~25厘米。

若选用钢丝,需先在温室东西山墙外100~150厘米处,挖深100~120厘米的土穴,然后埋入重50千克左右的长石块,石块中部绑缚钢筋,钢筋的另一端,露出地面长40厘米左右,埋设好后,再灌水沉实。

第一道钢丝可固定于离脊檩距离10厘米处,向下依次每15~20厘米拉一道,共6~8道。钢丝需用紧线机拉紧,两端连接于温室山墙外面地锚的钢筋上,并用∩形钉钉在八木上,使之固定。

④铺设苇箔:木椽钉齐后,或钢丝拉好以后,再在上面铺设苇箔,若无苇箔,也可以用苇子、高粱秸、玉米秸等代替,用麻绳或塑料线丝绑缚于木椽或钢丝上,其厚度5~7厘米,高度需低于后坡最高处40厘米左右。

⑤覆草保温:苇箔上面先薄薄铺撒一层麦草或苇叶等其他杂草,再泥一层麦秸草泥封闭严密,泥干后,再在后坡面上覆盖玉米秸,其厚度:后坡底部为30厘米左右,中部25厘米左右,顶部5厘米左右,整平后成一斜面草坡,草坡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封严,再以毛竹片压紧并用钢丝固定于后坡内面骨架或八木上,以防下滑。

后坡面建好以后,其外有草层保温,可有效地稳定温室的夜温,温室的保温性能优良。

(4)建造采光面 采光面(前坡面)分有支柱、无支柱两种类型。无支柱类型温室的采光面由前八木(骨架)、钢丝绳(或钢丝)、无滴膜、压膜线组成。

①埋设地锚:在温室两山墙外100~150厘米处,开挖深120厘米的南北沟,埋入水泥柱或重50千克左右的长石块,其上绑缚钢筋(粗度直径1厘米左右),第一处埋在温室最高点垂影处,依次向南,每间隔1米埋一处,共埋5块,土填满后灌水沉实。

②拉钢丝绳:先把地锚钢筋上端弯曲成环状,并用铁丝缠绕扎紧,然后东西方向拉钢丝绳。第一道钢丝绳设在离后坡面的顶端80厘米处,第二道与第一道相距100厘米,第三道与第二道相距120厘米,第四道与第三道相距150厘米,第五道与第四道相距180厘米。每道钢丝绳都要用紧线机拉紧,再用花篮螺丝固定于温室两端地锚的钢筋环上。最后拧紧两端花篮螺丝,再次拉紧钢丝绳。

③安装骨架(八木):从使用角度考虑,温室骨架最好用不锈钢管制作,亦可用镀锌铁管制作,其造价虽比前者低,但因其易锈蚀损坏,需涂油漆预防锈蚀。骨架每两架之间相距100~120厘米,北端固定于后墙顶部,中部分别用铁丝绑缚固定于各道钢丝绳上,下端用水泥砂浆灌制埋入温室的前沿土内。

上骨架前,需先在温室前沿挖好土穴,然后放入骨架,待后端即中部全部固定好后,再灌注水泥砂浆,并要预埋钢筋,钢筋长40厘米,上端弯曲成直径为3厘米的小环,下端折成∟形放入穴内,后用水泥混凝土砂浆灌穴,使钢筋和骨架下端凝固成一体,然后覆土踏实与地面平。钢筋上端的小环要露出地面,位于骨架同侧东南边10~15厘米处,以备以后覆膜时拴系压膜线之用。

④安装塑料薄膜:采光面的塑料薄膜,由底膜、主膜、两幅薄膜组成,安装完成后,温室后坡上部至草帘卷北部和温室前部1.2~1.4米高处,各有一道通风口(后风口、前风口),便于管理。目前,不少温室只设顶风口,不设前风口,这样做,在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一旦室内出现高温,只靠顶风口通风,降温困难,即使打开后墙的通风窗口,也难以使温室前部温度降下来,只好扒开底膜,开口通风。这样做,室外冷空气,直吹室内辣(甜)椒,往往会造成室内前部的温度骤然猛降,引起辣(甜)椒叶片失水干枯,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设有前风口的温室,通风时,室外冷空气由1.4米处进入室内,因被室内前部上升的热空气迅速加热,避免了冷空气直吹辣(甜)椒现象的发生,而且前风口与顶风口会形成空气对流,促进室内空气循环,利于热空气由顶风口迅速排除,既均匀了室内各部位的温度,又有效地降低了室内温度。

塑料薄膜,要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效果好、耐老化、防尘、保温效果好的多功能膜或聚氯乙烯无滴膜。安装之前,要根据采光面的长宽度,进行裁截加工,处理塑料薄膜。

主膜宽度=前坡面总宽度+后坡上部透明部分宽度-底膜埋土以上部分宽度(130厘米)+30厘米(两边缝筒重叠宽度+后坡压草部分宽度)

塑料薄膜长度,应根据选用的薄膜种类来定,选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其长度可比温室长度短5%左右,选用多功能复合膜,其长度应与温室长度相同。薄膜裁截好后,要先用电熨斗把薄膜两端的边缘,熨烫加工成10厘米宽的缝筒。主膜两条边缘、底膜上部边缘各熨烫加工一道5厘米宽的缝筒备用。

安装次序:先装底膜再装主膜。

底膜安装:先把薄膜拉开,并在上端边缘缝筒内穿入一根12号钢丝,薄膜两端缝筒内各穿入一根毛竹,把薄膜拉紧压在两山墙外沿,再用铁丝系紧毛竹,拴系于温室两端地锚上,后用紧线机拉紧钢丝,拴系于温室两端的地锚上,再以细铁丝从每根骨架的腹面用∩形绑缚方式,把串入薄膜缝筒中的钢丝固定于骨架上(图8-6),固定后的钢丝离地面垂直距离130厘米左右,并低于所处部位骨架外缘0.3厘米左右,后在温室前沿东西向开沟,沟深30厘米,沿沟北岸铺设地膜,地膜外覆盖碎草,厚度20~30厘米,最后拉紧薄膜,用土将底部边缘压在草层的外边即可。

主膜安装:把主膜拉开,上下边缘缝筒内各穿入一根尼龙绳(粗度直径0.4厘米),两端缝筒内各穿入毛竹。拉紧薄膜,分别把毛竹压在温室山墙的外沿处,再各用4~5根铁丝,系紧毛竹,拉紧后系结固定于温室两端的地锚上。上端边缘压在后坡中部草质保温层上,距离棚顶50厘米左右。后向下拉紧薄膜,让其压在底膜上面,二者重叠3~5厘米宽,并把尼龙绳拉紧系于两端地锚上。

为防止薄膜收缩上移,开露风口,可用细尼龙绳,系住薄膜下缘缝筒内的尼龙绳,拉紧后再系于温室前沿地锚上。

⑤拉压膜线:选用圆形钢心线,按温室采光面总宽度+60厘米长截成段,其数量与温室骨架数量相同,每根骨架旁边压一道。压膜线应先从温室采光面的中部(1/2处)拉第一道,上端系于后坡面上部预设的Ω形钢筋上,下端拉紧后系于前沿地锚铁环上。然后拉1/4处和3/4处两道,最后分段操作,全部拉紧固定。这样操作,温室采光面薄膜受力均匀,承受压力大。

⑥挖设贮水蓄热防寒沟:在温室内的前沿,开挖一条深40厘米、宽30厘米的东西向条沟,沟的南部边缘、紧靠温室前部边缘处,站立埋设一排深50厘米、厚2~3厘米的泡沫塑料板(塑料苯板),沟底铺设一层碎草,再用两层旧薄膜将沟底、沟沿全部覆盖严密,后在沟内铺设一条直径为50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管(90厘米宽的双面塑料筒),其长度和温室长度相同。铺设好后,先把塑料管的一端开口用细绳缠紧,并垫高使其高于地面,再从另一端开口灌满井水,后将开口折叠或用细绳缠紧、垫高,不让开口向外漏水。

这样做,前沿的泡沫板能防止温室热量外传,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塑料管内的井水,白天可蓄积热量,夜晚释放热量稳定夜温,还可用于灌溉室内辣(甜)椒,解决了冬季灌溉用水温度低,浇水后降低地温的矛盾。

⑦增设后墙保温层:用普通农膜或换下的旧薄膜,膜宽3米左右,长=温室长度+2个山墙长度。先将薄膜两端用熨斗加热,黏结成10厘米的缝筒,各插入3~4米长的毛竹,将其拉开、拉紧包住后墙与山墙。两端的毛竹,下头扎入地中,入土深30厘米以上,上头以铁丝缠系,固定于山墙外沿处,薄膜底部边缘埋于墙外土中。然后在墙与薄膜之间的缝隙内填满碎草,使碎草厚度达到20~30厘米,再用泥土把薄膜上部边缘埋压于温室后坡上。如此处理后,温室墙体外面有一层良好的保温层,墙体热量不再向外释放,夜晚寒冷时,墙体热量只向室内释放,显著提高了温室的夜间温度,对稳定严寒时期的室内夜温,效果十分明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1)墙体建造。墙体分4种方式:
①土体墙。用泥土掺麦草砌土墙,后在墙内壁用铁制水管向墙内斜上向打洞,间隔40厘米打1排,每排40厘米打1个。墙体建好后再在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用普通农膜或用温室换下的旧薄膜将后墙、山墙包裹严密。然后在墙与薄膜之间的缝隙内填满碎草,碎草厚度20厘米左右,再用泥土把薄膜上下边缘埋压于温室后坡上和地面泥土中,并绑缚1~2道铁丝,加固薄膜。
②砖土复合孔穴墙体。内砌一层12厘米厚的孔穴砖体墙,外砌80~120厘米厚的泥土实心墙体,对这种墙体称之为砖土复合墙体。墙体的内壁均匀密布有粗度直径5~6厘米的孔穴,孔穴深入墙内80~100厘米。这样的墙体,用砖量少,投资较少,墙体结实牢固,不怕风吹雨淋,使用寿命长。墙外包有泥土,泥土是仅次于水的储热材料,白天可以蓄积贮存较多的热量,夜晚释放热量多,有利于提高设施内的夜间温度。墙体的内壁密布有孔穴,白天高温时,热空气可通过孔穴进入墙体内部,加热墙体,提高墙体温度,增大蓄积热量,夜晚墙体中的孔穴,通过空气对流,向室内释放热量。12厘米厚的孔穴砖体墙建造:每270~300厘米设立一根水泥柱,水泥柱之间砌12厘米厚的单砖墙,先分段用水泥砂浆砌蜂窝状单砖墙,每段长260~280厘米,两段之间留有10厘米的空间,墙体每砌高60厘米左右时,在空间处夹设模板,放置钢筋、灌水泥砂浆,由下向上,分段浇灌成水泥立柱。墙体建造时,每7~8层砖预留一排6厘米×6厘米的方洞,即每砌两砖留一个6厘米远的空隙,两洞之间相距56厘米。墙高每砌50厘米左右时在墙外培封一次泥土,土体墙底宽150~180厘米,顶宽70~80厘米。后墙外加设保温层。墙体建成后,在墙内的方形孔穴处用木棍或铁管向墙内土体部分斜上方向打穴,穴深80~100厘米。
③内砌石块外砌泥土墙体。内墙用石块垒砌,石块外砌土体墙,后从石块缝隙中向土体墙中打洞,设置散热穴。墙外加设保温层。
④双层砖斗内填泥土墙体。建设双层砖墙内填泥土的墙体具体操作如下:先用石块掺加水泥砂浆砌地基,地基应高于地面20厘米左右,宽120厘米左右,然后在地基上用水泥砂浆砌砖体的空斗墙,其厚度1米左右,斗壁厚12厘米,斗长135~150厘米,斗宽76~96厘米,斗高与墙高同,每两斗之间,有一段12厘米的砖墙将前后墙体联结,墙体内壁须建成孔穴状,每砌7~8层砖(高40~50厘米),要建造一排方形孔洞(6厘米×6厘米),即砌第7~8层砖时,每砌2块砖,留6厘米长的空间。墙体建成后,其内壁呈孔洞状,洞与洞中心点之间距离,上下左右之间均为40~58厘米。墙体内的空斗内必须用泥土填实,填土要等墙体水泥凝固后、分层进行,即每砌50~100厘米高墙体,填一次土,填后逐层踏实。待墙体建好并彻底凝固后,再用直径5厘米、长120厘米、前端削成尖形的洋槐木棍,在内壁墙上沿方形孔洞斜上方向打穴,穴深60~80厘米。最后外设保温层。
⑤水泥预制件、土体孔穴复合墙体。每1米远埋设长300~320厘米、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柱,地下埋深50厘米左右,地上高250~270厘米,柱子宽面朝向墙内,预埋好后,柱子中心线之间距离100厘米,顶端等高成直线、内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后把柱子顶部先用角铁或直木棍临时固定,然后安装采光面骨架,骨架后坐铁管与水泥柱顶端固着连接成一体,将整个温室大架固定。再在两柱之间安装5厘米厚、宽50厘米、长90厘米的钢筋水泥预制板(水泥板中部预制2个直径5厘米的孔洞,洞距50厘米,板边沿成斜形,其角度与水泥柱的角度互补,二者之和180°。安装后,柱、板连成一条直线,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每安装一排水泥板覆一次土,边覆土,边踏实,泥土底宽150~180厘米,顶宽70~80厘米。温室完全建设好后,再沿内墙的孔洞向墙内打穴,方法同前,后设置保温层。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