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该如何理解此话的真实含义?

如题所述

这句话有许多意思,表面意思是趁父母还在世上,要多多陪伴。尽量不要到远的地方,如果出去也必须要有规化。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他更是被现代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留下的知识一直被人们传颂。自古我们一直弘扬着孝义,对长辈要有孝心,孝这个字在我们的心中占第一位。父母是什么?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之人,人生短短数十载,有时候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从儿时到成人,总感觉一瞬间,看着父母的头发从黑变成白,心中有一种很急迫,很担忧的心情。年轻的时候总想出去闯荡一番,等慢慢的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变老了,陪伴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得到不一定珍惜,失去才知道后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7
这句话的含义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看来呀,如果仅从表面意义去理解,那只能是一知半解。若是联系实际往深处了想,你才能体会到它的深意。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太遥远的地方求学或者是生活打拼,因为在家乡的父母会十分担心我们的安危。如果一定要去遥远的地方打拼,请自己注意你外出的分寸。在这里“方”不仅指地方,在我看来还有指出去旅游的分寸。孔子在这里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出去探索实现未来,而是希望子女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多给予关心。如果非要去远方,自己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让父母过于担心。这些纯属个人简介,有分歧的话,也不要太在意。
第2个回答  2018-11-28
古代和现代的社会环境完全不一样 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没有飞机火车,随便去哪儿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人离开了家,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只有通过书信,来回一次往往长达一个月。 古代的人口记录方式过于粗糙,社会安全情况差,一旦路上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很难及时通知家里,甚至可能根本通知不到,所以留在家中的父母不仅是养老问题,而是对出门在外的子女日夜不停的担忧,让父母担忧也是有违孝道的。 因此在古代不仅仅是父母,朋友之间离别时也是非常伤感的,因为他们的离别就代表着,完全无法联系的真正的离别,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 我和我父母现在分隔在地球的两端,依然可以每天通过微信视频聊天,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以前我们住在一起时,每天说的话都没有现在多。 我公公婆婆那边,除了经常这样视频聊天电话之外,坐高铁六个小时就到了,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及时回去,如果遇到完全来不及赶回去的情况,那很可能即使在父母身边也无法及时照顾到的。 有了这么方便的联系方式,既不妨碍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没有影响到各自独立的家庭生活。
第3个回答  2018-11-27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第4个回答  2018-11-27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此句话强调了子女应奉养孝顺父母,但也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确目标时外出奋斗。父母在世,就不要出远门。如果必须出远门,也要告诉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不要让他们担心。人生在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儿女。儿女的远游是父母最大的牵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就是父母心情的写照。所以,当儿女远游时一定要明确告知父母自己的所在地,让他们知道最起码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你。对儿女来说,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自己会越来越不敢远游。唯恐父母身体欠佳,身边少人照顾;唯恐父母惦念自己,会日夜放不下。守在父母身边,让他们心安,自己也安心。然而当儿女有一定的目标,要“远游”的时候,父母虽有一千一万个不舍,也不会去阻拦。在父母心中儿女有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所以“游必有方”。“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必须的。作为儿女,尽量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