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别称和雅称

如题所述

古代书生别称有儒生、书簏、书库、书淫等。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

书淫,“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书癫,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

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可称儒生。中了秀才可称小儒生,中了举人可称(中)儒生,中了进士可称大儒生。因为,在过去不熟读理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名著,不要说考取进士,就连考取秀才也是望尘莫及的。

所以,科举之人皆可称儒生。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一般中了举人、进士就可为朝廷做官,做文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呼儒臣,做武官的科举之人一般习称儒将。

中国的儒称现象,是在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历史社会的正统思想意识形态,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后出现的。

自汉以来,儒士、儒臣、儒生、儒史、儒吏、儒将、儒相、儒医、儒商等概念相继出现,这些概念不仅标明正人的身份,而且无不含有矜夸的韵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