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火山断陷带内成矿作用及成矿区带特征

如题所述

本带属于长约1200km的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之南端部分,从更大范围看则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火山岩带之一部分。在深部地球物理场上呈现为由重力梯级带所反映的地幔陡坡带。

本带西与武夷隆起及永梅坳陷区毗邻,但暂无明确的构造边界,只大致以火山喷发物所及范围为界。北至浙江省界,南暂以广东境内的兴宁-汕头北西向断裂为限。

在本区内形成的矿床主要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

一、地质演化及重要地质事件

1.火山基底形成

由于本区为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因此对于基底层的面貌还很不清楚,只能凭借在小块天窗内出露的基底层种类略窥一斑,并依此作些推论。总的看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基底层,从而显示基底构造的复杂性。

(1)变质基底层

在邻近武夷隆起区的寿宁-屏南一线,火山岩天窗内出露的是元古宇的大岭组与龙北溪组变质岩,似表明应属武夷隆起区的东延部分。另在福建东部滨海地带从福清-平潭-莆田-晋江-东山一线则出露一套沿北东向断续分布的澳角群变质岩,其岩性组合与西部不相对比,时代亦笼统定为前泥盆纪,目前将之划归另一独立的构造单元称为闽东南滨海断隆带。但对此认识尚不统一,有的认为是变质地体,有的则认为是逆冲推覆的岩片。

(2)古生界—中生界基底层

在闽江以北除福鼎南溪除有一小块石炭系—二叠系呈天窗出露外均未见有古生界,似乎表明本带北段的火山岩是直接盖在变质基底之上的,而对于南溪的小块古生界,可能是与花莲大南澳群中的二叠系一样是中国大陆东部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最近有人认为是属于福鼎-宁波裂陷槽的另一构造单元。在闽江以南最先在闽清附近见到有下侏罗统出露,往南在安溪、华安、长泰等地才陆续见到上古生界出露于火山岩盖层之下,这似乎表明南段的火山岩直接基底是古生界和中生界。而且安溪以南出露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面积越来越大,这应与剥蚀程度加深有关,致使基底地层得以成片剥露。这种南、北基底层的不同暗示着应存在一组横向的基底大断裂,或者说北部是武夷隆起的延伸而南部是永梅坳陷的延伸,所推测的主要横向基底大断裂则十分可能就是南平-宁化构造带的向东延伸。

2.发育岩石圈断裂及形成碎斑熔岩带和火山基底隆起带

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大地电磁测深),在永春附近存在一条走向北东的岩石圈不连续带,西侧软流圈上抬,东侧下陷,岩石圈厚度差达20~40km(图4-21)。其位置与王培宗等人推测的福安-南靖超壳深断裂相当吻合。由于该断裂在地面的火山岩盖层并无较好显示,因此很可能是发生在火山喷发前的基底深断裂。有意义的是此带又正好与现今的火山基底隆起带基本一致,而且在基底隆起带西侧又几乎平行地存在有一条中生代碎斑熔岩带。这三者成为本带的一大地质特色。三者之间属何种关系很耐人寻味,基底隆起可以认为是挤压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所显示的是地壳压缩效应;碎斑熔岩带则倾向于认为是一种控制火山岩浆侵出和溢流的基底断裂带,其所显示的应是地壳伸展效应。这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配套构造,又都是岩石圈断裂在地壳上部的表现。如果上述推论成立,则基底隆起时间应在火山活动之前或是其初期。

图4-21 福建南部地区岩石圈等厚度图(单位:km)

3.晚侏罗世陆相火山作用及岩浆侵入

综合现有资料来分析,晚侏罗世的陆相火山活动有可能先以裂隙喷发的方式开始,而碎斑熔岩带就是其通道所在,以后发展为众多中心式的喷发,形成各种火山口、火山群体及火山喷发盆地等。至喷发晚期阶段还形成一些小的火山沉积盆地。与火山喷发同时,由于大面积热流上升和地壳重熔而发生广泛的岩浆侵入作用,岩浆成分大多以酸性为主,亦有的属中酸性,呈大型复式岩基产出,据计算,岩浆的地壳成分占50%~80%,即以壳源重熔为主。

4.早白垩世的地壳张裂、断块构造及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

本带在进入早白垩世后,地壳的拉张及挤压作用或相伴而生,或交替发生,使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原有的断裂如北东向的政和-大埔-莲花山断裂、福安-南靖断裂等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发展;另一方面又有一批新的断裂如北西向的松溪(浦城)-宁德(三都澳)断裂、清流(永安)-安溪(泉州)断裂、上杭-云霄断裂、兴宁-汕头断裂及北东东向的连江-永定断裂相继发育形成,从而构成了区域性的断块构造。其中的福安-南靖与上杭-云霄断裂更是切穿了莫霍面达到上地幔。受上述构造格局的影响,此期的火山作用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大面积的广泛喷发转为沿断裂向纵深发展,形成一系列的线状火山盆(洼)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沿松溪-宁德断裂发育的东坑-香炉山盆地,和沿连江-永定断裂发育的石牛山-云山盆地。反映在岩浆成分上同样也产生了明显变化,出现由玄武岩-流纹岩构成的双峰式组合,表明地壳受到张裂作用的重大影响。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分则反映出源区上地幔的性质已演化为交代型,说明壳幔间成分的交换相当强烈。此期内除有玄武岩喷溢外,还有代表上地幔岩的超基性岩类侵位至地壳上部,这同样说明壳幔作用的活跃程度。本期内的侵入作用亦呈现出与前不同的特点,从岩石种类看,包括超基性岩-碱性花岗岩的各种类型几乎一应俱全,这点堪称是研究区内各地质单元和各构造时期的之最。再从侵入方式看,既有巨大的复式岩基状的超单元深成侵入岩,也有小的斑岩体和潜火山岩体。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在现象上呈现出侵入岩的数量及出露面积由北往南不断增大,但这不一定表明侵入作用北弱南强,而更可能与被剥露的程度有关。

5.晚白垩世地壳稳定,构造恢复稳定

晚白垩世的地壳趋于稳定,本带在晚白垩世时仅在石牛山盆地边缘有小规模的继承性火山喷发,侵入岩也只形成一些脉岩类,表明岩浆活动已趋于衰竭,构造作用已恢复稳定,本区开始处于缓慢的隆升状态。

二、区域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

由本带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所决定,带内的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全都与陆相火山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有关(表4-10)。但在成矿元素方面则又与火山基底层之间有着明显的亲缘和继承关系,如前所述,当火山基底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时往往能形成金矿,而当基底层是下侏罗统地层时则往往有锡矿出现。

表4-10 闽粤火山断陷带内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及成矿类型简表

三、各成矿区带分述

本带共划分三个成矿亚带,即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成矿亚带及两个火山基底隆起成矿亚区带。在各成矿亚区带内又划分出若干个成矿单元(图4-22)。

图4-22 闽粤火山断陷带内成矿区带划分图

1.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成矿亚带(Ⅲ-1)

亚带内划分出三个成矿单元: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小区、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小区及潮安-惠来铅锌银铜成矿小区。分述于后。

(1)莆田-福清铅锌银成矿小区(Ⅲ-1-1)

本成矿小区位于连江-永定断裂带及云山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南侧,区内分布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有规模不大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类侵入。小区内包括莆田银坑及福清下溪底两个中小型矿床,均与陆相火山成矿作用有关。

莆田银坑铅锌矿床 莆田银坑铅锌矿床属陆相火山岩似层状型,产于晚侏罗世的火山喷发-沉积洼地内,正长斑岩呈环状沿洼地周边断裂贯入。火山岩地层发育有良好的喷发旋回,其中第四喷发旋回为含矿层,共有八个喷发韵律,均先从粗粒级火山碎屑岩开始,继而凝灰岩夹凝灰质泥岩,最终为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表明在喷发间歇期有水盆地沉积作用。矿体呈平缓的似层状及透镜状产于角砾凝灰岩及凝灰岩内,受层间裂隙及岩性控制,且有选择性地交代凝灰物质(方铅矿常交代长石晶屑)。在地下较深部位见到有燕山晚期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图4-23)。金属矿物组分简单,以方铅矿及闪锌矿为主,黄铁矿次之。近矿蚀变以绢云母化及叶蜡石化为主,另有绿泥石化。铅同位素组成属正常铅,所计算的模式年龄为101.4~220.9Ma,表明铅来自火山喷发,但也有燕山晚期晶洞钾长花岗岩浆提供。δ34S为0.7‰~7.14‰,主要来自岩浆。成矿类型属陆相火山岩似层状型。矿体规模属中型。

图4-23 福建莆田银坑铅锌矿区剖面示意图

1—南园组;2—酸-中酸性火山岩;3—燕山晚期晶洞花岗岩;4—花岗斑岩;5—正长斑岩;6—辉绿岩;7—铅锌矿体;8—角岩化;9—实测和推测断裂及编号;10—实测和推测地质界线

福清下溪底银矿矿 体呈脉状产于上侏罗统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类的蚀变脉带内(图4-24)。银矿物以辉银矿为主,次为碲银矿、角银矿、银金矿。与银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脉沿次一级裂隙破碎带及其与火山环状断裂外带的交汇部位充填。成矿热液的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仅占30%左右,硫源则以岩浆硫为主,δ34S为4.66‰~6.08‰。围岩中Ag的丰度可达0.22×10-6,但矿化蚀变带内则呈现为降低场,表明在蚀变过程中,Ag被萃取迁移至适宜的空间再聚集。成矿类型属陆相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型。

(2)平和-南靖铜铅锌成矿小区(Ⅲ-1-2)

本成矿小区位于上杭-云霄断裂两侧,区内主要分布晚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北部梅林附近有碎斑熔岩出露,南部平和-云霄一带有小块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另在南靖西北有二叠系地层出露,南靖-平和一线有较大面积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地层出露,表明本区受剥蚀较深,火山岩盖层不会保存太厚。区内有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花岗岩类相继侵入,并形成火山-侵入组合体。小区内有平和钟腾及平和大望山两个小型矿床,前者属斑岩-潜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后者属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银铅锌矿,分述如下。

图4-24 福建福清下溪底银矿区0线地质剖面图

(据刘昭平等,1995)

1、2—南园组第二段第三和第二亚段;3—绢英岩化脉及编号;4—银矿体及编号;5—绢云母化、黄铁矿化;6—亚段界线;7—蚀变界线

平和钟腾铜矿 燕山晚期呈脉状及岩枝状的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统称玢斑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产出部位。玢岩、斑岩脉受钟腾破火山口环状断裂控制,岩脉边缘见有隐爆角砾岩,其同位素系年龄为101.9~116.3Ma。蚀变呈垂向分带,上部为钾长石化、黑云母化,下部为绢英岩化。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部蚀变带。矿区包括铜坑及桐树棵两个矿段,各圈出五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支复合明显。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及黄铁矿为主,其次是磁黄铁矿、磁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铜的品位0.51×10-6~0.91×10-6,钼0.03×10-6~0.09×10-6。矿物δ34S2.7‰~4.5‰;氧同位素组成δ18O,钾长石为+6.5‰,绢云母为+7.34‰,基本属岩浆水。爆裂测温结果:磁黄铁矿为340~480℃,黄铁矿325℃,黄铜矿285℃。矿床规模为小型。关于其成矿类型有两种意见,以往根据成矿斑岩性质、金属矿物组合及蚀变类型,认为属典型的斑岩型;近年来根据新的勘查资料,认为成矿斑岩呈脉状体且具潜火山岩特点,故认为应属潜火山热液脉型。

平和大望山银铅锌矿 矿体呈脉带状产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体的蚀变裂隙带中(图4-25)。岩体内发育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等蚀变,近矿蚀变为硅化、蔷薇辉石化、绢英岩化。金属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及黄铁矿。银的独立矿物有辉银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等。品位最高1212.5×10-6,储量可望达到中型。成矿类型为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

图4-25 福建大望山银铅锌矿床地质示意图

(据福建区调一队,1990略有修改)

1—下白垩统石帽山群上组下段;2—下白垩统石帽山群下组上段;3—银铅辛矿体;4—银矿化

(3)潮安-惠来成矿小区(Ⅲ-1-3)

本成矿小区位于兴宁-潮安断裂带上,区内较大面积出露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火山基底层,成为主要的矿床围岩。小区内有大型-特大型的厚婆坳锡多金属矿床及其外围的一系列矿化异常,共同构成厚婆坳矿田。

图4-26 广东潮安厚婆坳锡多金属矿床剖面略图

广东潮安厚婆坳锡多金属矿床 矿床围岩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泥质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和中细粒砂岩,有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侵入,Rb-Sr等时线年龄为144.94Ma,时代相当于燕山早期。矿床产在距侵入接触带约2km的围岩内。矿体产状除脉状外,还有呈近似直立管状的特殊形态,见图4-26。成矿元素具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随距二长花岗岩由近至远而呈Sn、Pb、Zn、Ag-Pb、Zn、Ag、Au-Pb、Zn、Ag、Au、Sb的分带;在垂向上从上到下为Sn-Zn-Pb-Ag-Au的分带。围岩蚀变亦呈垂向分带,从上而下为云英岩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呈现出逆向分带现象,但更可能是不同矿化阶段产物的叠合。矿石多具致密块状和细脉浸染状。测定δ34S在-3‰~+3‰之间,Rb-Sb等时线年龄为(150±7.04)Ma,与二长花岗岩体基本相当。成矿类型归属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厚婆坳式即以此命名。但直管状的块状矿体受何种构造控制,尚不清楚。

2.寿宁-长泰火山基底隆起成矿带(Ⅲ-2)

本带位于福安-南靖断裂带与屏南-尤溪中生代碎斑熔岩带之间,出露于闽江以北的火山岩下伏地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闽江以南则逐渐出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沉积岩,表明南北基底性质不同。据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基底层的顶面埋深呈现二凸二凹的起伏变化。北部寿宁-屏南一带埋深较浅,一般为200~400m,屏南-古田一带则骤然变深达1700~1800m,而呈现为基底凹陷,古田-德化之间基底又抬升为埋深不到400m的凸起,德化往南则又呈埋深为2000m的深凹陷。这种变化很可能与北西走向的松溪-宁德及永安-泉州的断裂带有关。使得基底地层在上述断裂带南侧均呈阶梯式的断陷下落。从已知基底层出露的天窗来看也大多分布在基底相对凸起地段。本带内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层状矽卡岩型及陆相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型。但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斑岩型亦不容忽视。按照带内矿床及矿点异常的分布状况,自北而南划分成五个成矿小区,分述如下。

(1)寿宁-古田铅锌银金成矿小区(Ⅲ-2-1)

本成矿小区位于成矿亚带的最北端。陆相火山岩中陆续出露变质基底的天窗。小区内除屏南泮地及闽候罗桥两个小型矿床外,还有一批具有找矿远景的矿点和异常。其中的政和锦屏与寿宁大安金银矿点都邻近变质基底出露区,因而能在火山岩盖层内形成金、银矿、这反映出区域成矿作用的某种规律性特点;周宁桐岔与宁德九曲岭两个铜矿点则分别位于松溪—宁德断裂带和早白垩世香炉山火山盆地的北、南两侧,是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有利指示;古田银场多金属矿点则可作为寻找陆相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型银矿的靶区。有关上述这些矿点与异常的资料将在矿产预测部分予以介绍。

屏南泮地铅锌矿 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天窗内,出露有龙北溪组的变质基底地层,矿体即产于龙北溪组变粒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破碎带。已圈出四个矿段共300多个小矿体,均呈一系列形态复杂的小扁豆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矽卡岩化为主。矿区周围有二叠纪的角闪正长岩及早白垩世的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类侵入。成矿类型属变质岩中的层状矽卡岩型。储量规模为小型。

闽候罗桥金矿 矿体产于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盖层内,在其北部附近见有老变质岩出露。成矿受区域断裂及火山环状构造控制,并与花岗斑岩及石英正长斑岩等岩脉关系密切。共有14条矿化蚀变带,分布在南北向长约3km,宽0.5km的构造带中。分成两期矿化,早期与花岗斑岩有关形成金及多金属矿化;后期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为蚀变岩内的含金石英细脉。金和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辉银矿等均赋存于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载体矿物内。矿床属于陆相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储量规模小型。

(2)闽清铜成矿小区(Ⅲ-2-2)

本成矿小区位于闽江以南的火山基底凸起区,也是永春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向北东延伸部位。该区从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壳幔作用十分活跃的状态,早侏罗世时因地壳张裂而有中-基性火山岩涌出,进入新生代后源自地幔的岩浆再次上涌,形成十多处玄武岩-橄榄岩类的群体,见图4-27。这类基性岩体均呈岩管、岩瘤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一组地幔柱的产物,表明本区既是岩石圈不连续带经过之处,又是上地幔作用十分活跃地点,地质条件十分特殊。小区内虽然只有闽清井后一个铜矿点及其周围的异常,但找矿前景良好。有关情况另在矿产预测部分阐述。

(3)永泰-德化金矿集区(Ⅲ-2-3)

本区位于著名的戴云山巨型套叠式火山环造构造之西缘,见图4-28。在中生代火山岩盖层中出露多个变质基底的天窗。从加里东期至燕山晚期都有侵入岩分布,是一个岩浆作用持续频繁活动的地区。区内金的矿点及异常密集分布,见图4-29。其中以永泰岭头坪金矿作为典型代表。

图4-27 福建闽清井后铜矿周围基岩分布图

(据1998年版福建省1:50万地质图)

图4-28 卫星像片上的巨型套叠式火山环状构造影像及岭头坪金矿分布位置示意图

(参照于万苓资料)

图4-29 福建永泰-德化金矿集区分布示意图

1—上侏罗统火山岩;2—上三叠-下侏罗统;3—二叠系;4—震旦系;5—中元古界;6—燕山晚期花岗斑岩;7—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8—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9—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10—印支期石英二长岩;11—加里东期石英二长闪长岩;12—花岗斑岩岩脉;13—流纹斑岩岩脉;14—金矿点

永泰岭头坪金矿 其西北部有变质基底岩出露,地表已发现的六个金矿体均产在上侏罗统流纹质凝灰岩的火山岩盖层内,受区域性断裂及火山环状断裂控制。矿体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或沿断裂带呈脉状,见图4-30。近矿蚀变为硅化及黄铁矿化。地表氧化带为含金褐铁矿,原生矿石为含金石英脉。成矿类型属陆相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型。

图4-30 福建永泰岭头坪金矿地质简图

(据闽东南地质大队,1997)

J3n3—英安质火山岩;J3n3—流纹质火山岩

本点及周围地区不仅可在火山岩盖层中找金,而且根据浙江治岭头金矿的经验还有望在其下的变质基底层中找到更大的金矿。

(4)永春铜成矿小区(Ⅲ-2-4)

本区位于岩石圈不连续带的西侧,邻近与永梅坳陷的交界处,又靠近永安-泉州断裂带,地质构造条件十分优越,蓬壶一带有已知的铜矿点及异常,成矿远景良好。具体情况另在矿产预测部分作介绍。

(5)长泰铅锌银成矿小区(Ⅲ-2-5)

本成矿小区位于隆起带的最南端。火山岩天窗内出露的是二叠系及下三叠统。矿床赋存的层位是下三叠统的角岩化钙质碎屑岩类。角岩化的分布具有大面积区域性的特点,即使在缺少岩体侵入的地区也同样发生角岩化,很难认为都是由于侵入接触作用而造成的,更可能是当时海盆热流上涌而引起区域性热事件的结果。小区内有一处钟魏小型铅锌矿床。

长泰钟魏铅锌矿床 矿床呈似层状整合产于下三叠统角岩化的钙镁质粉砂岩,受层间剥离构造控制,属层状矽卡岩型中的特殊种类。角岩化可能主要与区域性热流作用有关,但也不排除有侵入接触作用叠加。共有大小矿体23个,金属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外,还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及黄铜矿。储量规模属小型。δ34S为-7.76‰~11.84‰显示出硫的多源特点,方铅矿铅同位素的组成十分特殊,既有正常铅,也有207Pb/204Pb高达18左右的异常铅,据认为这在华南地区极其罕见,有可能保存十亿年前古老地壳的信息。

(6)福鼎火山基底隆起成矿小区(Ⅲ-3)

本成矿区位于研究区的北东角,在福鼎南溪一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有一个三角形的构造天窗,其内出露小块石炭系-二叠系,虽然面积仅有7km2,但对其所反映的构造意义,一度众说纷纭。有的据此认为存在一条闽东沿海的华力西期地槽,有的认为是有古海峡与永梅坳陷相通,最近又有人提出是属于另外的福鼎-宁波裂陷槽的一部分。以上各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处,即均认为是原地的盆地沉积而不是外来的构造地体。本区内有一个银硐中型铅锌银矿床。

图4-31 福建福鼎银硐铅锌矿区纵剖面图

(据何耀基等修改,1986)

1—石炭系下统;2—石炭系中统下段;3—石炭系中统上段;4—千枚状泥岩粉砂岩;5—硅质岩、钙质硅质岩;6—闪长玢岩脉;7—铅锌矿体及编号;8—断层及编号

福鼎银硐铅锌银矿床 产于中石炭统矽卡岩化的钙硅质岩层内。矽卡岩呈似层状,也有呈团块状及脉状,其矿物成分为透辉石和石榴子石。矿体受矽卡岩内的层间构造控制,一般均呈顺层整合产出,亦有的沿破碎裂隙带充填成脉状(图4-31)。矿体的形成还与闪长玢岩脉(曾被认为是海相的中性火山岩)及角砾状的花岗斑岩体有关,这些岩脉本身也都有矿化,在角砾状花岗斑岩内外侧,矿化还趋于富集。金属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既有正常铅和深源铅,也有高铀高钍的异常铅。硫同位素δ34S为0.8‰~7.28‰,水的δ18OH2O为-5.14‰~8.73‰,均显示出多源的特点。该矿床属于比较典型的层状矽卡岩型。根据花岗斑岩本身也受到矿化来分析,矿化阶段一直延续到燕山期。此矿床的规模达中型。在矿床周围的火山岩盖层下有可能还有隐伏的基底地层及此类矿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