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不务正业”,长安汽车都干了些啥?

如题所述

关键时刻显担当。

当下这场如火如荼的疫情攻坚战,毫无疑问,逆行者白衣天使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但在他们身后,还有许许多多默默付出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用各自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

在这些庞大的支持力量当中,作为国计民生的根基,“国家队”扮演的角色就尤为关键。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日前通报的情况,仅仅是捐款这一项,央企已经累计捐了25亿,至于其他抗疫物资、技术、后勤保障支持等,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长安汽车,继1月捐款1000万元之后,一直在加紧组织负压救护车、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生产,第一时间研发成功“热成像防疫车”这种黑科技以解燃眉之急,并多种方式集聚全球资源,积极投身防控一线。

用网友的话来说可能看起来“不务正业”。但此时“不务正业”,是顾全大局,是为了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尽快回到正轨,也是企业担当的体现。

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忙着“不务正业”,作为国家首批复产复工的企业,长安汽车在技术、产品等“正业”方面依然保持着大步前进的势头,抗疫和生产两不误。

接二连三“不务正业”,长安拼了

疫情就是动员令。面对突然降临的天灾,长安汽车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捐款的决定,携手旗下各个企业,共计捐款1000万元。而且,这一千万捐款,两天内就到账了。与疫情战斗,拼的就是速度,时间就意味着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从1月份开始,长安汽车在这场防控战中,持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远非1000万捐款能够比的。可以说,长安汽车此次“不务正业”,已经倾尽全力。

细数起来。此次投身抗疫防控,长安汽车共采取了六大行动。

 行动一:捐款

这一点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赘述。笔者这里顺便提一句,随着中国车市的持续下行,无论长安汽车还是别的自主品牌车企,近两年都不太乐观,但即便如此,在华夏大地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暂停键之后,长安汽车以身作则,出钱出力出技术,毅然投身防控一线。

行动二:生产救护车

长安春节前就组织员工加班加点,开展特种救护车生产攻坚。1月29日,首辆负压救护车下线;2月1日,2辆负压救护车在火神山医院建成前24小时运抵武汉,成为全国最早驰援武汉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截至2月20日,长安方面累计接到救护车订单2542辆,一部分车辆已达到一线交付。

行动三:生产口罩

从2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复工潮陆续来临,医疗防护物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特殊时期,长安汽车联手合作伙伴,集聚资源,加入到防护口罩生产大军之中,为满足社会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尽一份力。

行动四:研发热成像防疫车

这是长安汽车新近研发成功的黑科技,该车以CS75 PLUS为主体进行改造,搭载军工级AI智能热成像测温系统,实现10米超远距离测温,瞬间识别体温异常者,误差0.2°C以下,同时能够完成多目标同时监测,以及“哪里需要到哪里”的灵活移动检测。

热成像防疫车的出现,将大大降低社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出现的“接触式”、“遗检漏检”、“高误差”防疫风险。该“黑科技”已于3月1日投用,且是免费提供给重庆市内高铁站、社区等市政、交通、医疗服务机构。

行动五:直接投身防控一线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化布局的车企,长安此次联动“六国九地”研发中心及海外基地、经销商伙伴,全球紧急采购国内紧缺的防疫物资,驰援疫情防控。同时,长安联合民生物流,无偿为政府及公益组织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协调全国各地防控物资运输配送。此外,长安新能源还联合T3出行、车来出行等平台,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通勤、公务及执行应急任务等。而且,长安的员工也直接投身防疫一线,部分心理学专业的热心员工就主动报名参与武汉心理援助活动,为一线医护人员在线提供心理支持。

行动六:关爱医护人员

2月14日,长安汽车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护人员优惠购车”活动,活动面向从事医疗事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等。凡6月30日前购长安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不包含新能源),可额外享受零售价3%的购车优惠,最高优惠6000元,置换还能获得最高7000元的补贴,如果是湖北地区的医务人员,甚至能获赠6年12次免费基础保养。

出钱出力出技术,直接投身防控一线,长安汽车接二连三的“不务正业”,不正是一家国企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体现吗?

更何况,长安汽车为这场防控战所做的,还不仅限于上面这些。

当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复工潮的时候,长安汽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遵照重庆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在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周密部署,成为国家政策下首批复产复工企业。

在复工时间方面,长安可能比有些企业稍晚了几天——这几天就意味着近两三万辆的产能,毕竟市场终端都在盼着多款热销车型尽快补充货源。

但在大局面前,一切都可以让路。

再怎么“不务正业”,也没耽误“正业”

无可厚非,车企的正经事儿就是造车,尤其是造好了消费者喜欢的车,及时把车交付到用户手上,就是为经济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比如疫情当下,N95口罩成为热点,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汽车也提出了防病毒的现实需求。在这方面,长安汽车也没有闲着,而且已经研发成功“健康汽车”。

2月28日,长安汽车“ PM0.1”级复合抗菌杀毒高效过滤器通过了中汽研华诚认证中心颁发的“CATARC CN95”认证。3月10日,这款“ PM0.1”级过滤器就将迎来量产,其与等离子发生器、自定义新风系统等配置协同,实现超强的过滤、杀菌、换气功能,使整车达到优于“N95口罩”级别的防护。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研发成功这项技术,跟长安汽车长期以来对研发的重视密不可分。根据发改委的评价,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名,并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截至今年1月,长安汽车已经在国内外申请了近1.5万件专利。

除了“健康汽车”之外,近日,在工信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名单中,长安汽车提交的“智能驾驶舱域控制系统”项目也成功入围,再次彰显长安汽车在“正业”方面的一流实力。

同期,关注日内瓦车展的人应该有印象,本来计划这两天开幕的2020日内瓦车展,因为疫情而临时宣布取消。受此影响,长安汽车原本打算在车展上正式亮相的全新车型——UNI-T,也就是刚刚命名为“引力”系列的首款车型,也被迫推迟首发仪式。

好在,这并没影响这款车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一来是因为其惊艳的造型设计,代表了长安汽车最新的设计语言体系,已经赢得业界和用户的一致认可;二来则是因为其即将搭载的蓝鲸NE系列1.5T高性能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0%,动力水平更是看齐业界翘楚,领跑自主品牌车企。

设计和动力,正是长安汽车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市场上强势反弹的两大助力。CS75 PLUS的迅速走红,便离不开其全新的造型设计,以及去年才发布的蓝鲸动力平台。加上长安汽车近两年通过“北斗天枢计划”在智能化领域迅速积累的领先优势,长安汽车在“正业”上的持续发力,其实丝毫没有因为投身疫情而耽误。

逆流之中,长安汽车的“正业”优势正在进一步凸显。

最后说说 

共克时艰,需要人心齐,更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正如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中,当天空中出现十个太阳,人们几乎无法生存,此时后羿站了出来;而当黄河洪水肆虐,民众生命广受威胁,是大禹率领大家成功治水。

眼下疫情防控激战正酣,正是各界共同发力的关键时机,无论是长安汽车,还是其他各行各业的代表,都是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有担当者。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在置身抗疫一线的同时,长安汽车的复产复工已经全面展开,包括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相关供应商、物流企业和合作伙伴等有序复工。“副业”和“正业”一把抓,确保社会经济平稳顺利进行,长安汽车正在践行着一家国企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缩影。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