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了火药,为何现代化的火炮却诞生于西方?

如题所述

70多年前,鲁迅先生发过一句著名的感慨,它说外国用火药来制造子弹用来打仗,中国却用它做成爆竹来敬神。大部分人挺认可这句话:是啊,我们比欧洲发明火药早了500年,可我们却走了歪门邪道,浪费了优势,这有点像龟兔赛跑,中国是兔子,跑得快,但太过托大,路上开小差,浪费了领先,输掉了比赛,让人痛心。这个分析似乎没错,但问题是,这句话显然不对,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也是拿来打仗的,至少从唐朝开始就用上了。

但是为什么到近代,中国作为玩火药的老司机,反而不如西方?现代化的火炮为何诞生于欧洲呢?

今天,人文君准备用十分钟来聊一下这个大问题。

故事得从中世纪的欧洲开始说起。

中世纪的欧洲仍是封建社会,封建贵族有自己的封地,并在这些地方建筑城堡、要塞作为据点。这些欧洲的城墙通常有着高耸的石墙,垂直耸立在平地,但这些墙并不厚,但对中世纪的战争型态而言,这样的城墙够用了。当时的战争严格说起来是贵族的事,甚少牵涉到平民百姓;因为当时的战争大多数仍是贵族骑士穿着重装甲的互斗。

为了攻陷城堡,敌军大多使用云梯攀爬登上城楼,或是地道挖掘等作战方式,想办法让城墙垮下来,接着进城后的近距离巷战与贴身格斗。这样的攻城方式跟我们以往想象的或是从电视上看到的相去不远,也一直主导着战场。一直到大炮的出现改变了欧洲战场。

十五世纪时,欧洲城墙的结构设计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这座巨大的城市控制着可能是欧亚大陆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为了防卫帝国首都,拜占庭帝国屡屡修建高耸厚实的城墙,有些城墙甚至厚达5公尺,高达12公尺。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堡垒,都无法与君士坦丁堡相提并论。

然而1453年,奥斯曼帝国试图攻下这座坚固的城市。奥斯曼帝国用了传统的挖掘地道、云梯攻城等各种方法,但都无功而返。他们因此把大炮排列出来,试图轰炸城墙,拜占庭的城墙最终仍被奥斯曼帝国的大炮轰出多个缺口。

火炮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仍是个谜。但是至少在十五世纪,火炮已经广泛地被欧洲几个比较有钱的国家所运用。举例来说,神圣罗马帝国内较有钱的诸侯可以负担的起买火炮攻打新教徒的城堡。而为了防御火炮,新教徒们只好不断地加厚原先的城墙,但效果也不佳。

中国的城墙自古以来的发展就已经具备文艺复兴要塞的二个重要因素:够厚、倾斜的墙面,因而足以抵挡大炮的攻击设计。因此,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城墙的传统设计,其实改变了中国的大炮发展方向,并且注定跟西方有所差异。

例如,顺治二年,江阴百姓固守城池,也把大炮搬出来,抵挡清军长达八十一天,最后清军调集超过二百门大炮终于在东北角轰出一个开口,终于攻陷,并屠杀了这座城市。许多人都把江阴之役归功于百姓的视死如归、江阴城内大炮发挥功效等。但是,也许最该归功的是江阴城的城墙。

所以,是不同的军事环境,让东西方的火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实,战场和市场经济是一样的,只有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才有动力去搞发明创新。

换言之,城墙无法解释中国跟欧洲所有的火器发展差异,以及为何有效的火器是在欧洲被发明、创造并运用,而不是发明火器的中国。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欧洲跟中国在火炮的运用上产生差距呢?

有专家认为,关键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太和平,欧洲太战乱1760年的乾隆朝开始,中国开启了将近一世纪的承平盛世,天朝无战事造成了火药科技发展的停滞落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