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式的古诗

四六式的古诗

一种古诗格式,即四句六字古诗;
1,案例很多,如:[仙吕.后庭花] 吕止庵
二月春风燕子,溪山绿树红花;遥看桃林深处,依稀似有人家。
2,四六即骈句,骈文的通行别称。 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骈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称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

3,四六句式
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的较早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用于南朝骈文。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若夫句笔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已以四六骈句为骈文基本句式,但六朝尚无四六文之名。唐人章奏表□等也多用体。骈文别称为四六文,大约起于中、晚唐之间。柳宗元《乞巧文》形容骈文句式中说“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便以四六句为骈文主要特点。晚唐李商隐得令狐楚的传授,擅长骈文,章表奏记,自编成《樊南甲集》,称之“樊南四六”。序中说,“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用古代六博游戏中遇五不行和四方四时,六十甲子计日月时辰,譬喻骈文基本句式为四六句。后又编《樊南乙集》,即称骈文为“四六”。此后,“四六”之称便流行了。到宋代,骈文的四六句格式更为定型,“声律极其精切”(明代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一些评论骈文的专著也往往以“四六”为题,如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9
[仙吕.后庭花] 吕止庵

二月春风燕子
溪山绿树红花
遥看桃林深处
依稀似有人家


天外星沉月落
篱前风动花飞
倾樽欲待来客
久坐不掩柴扉


凭栏疑在天上
布席宛如镜中
明月照来花笑
美人归去云封


一夜风吹帘动
平明细雨纷纷
才眠柳馆花榭
又向青山白云


红楼夜夜歌声
几个花间独行
常忆山中日月
当年月淡风清


长夜风轻露重
佳人滴泪无痕
担心明月窥见
庭院深深闭门


沿堤柳润若酥
映水楼台画图
何处风光如此
淡烟细雨西湖


烟云暮暮朝朝
感慨从来未消
事业都成千古
江楼唯见波涛


临风独舞翩跹
看我逍遥欲仙
闲度春朝秋夜
无花无酒犹眠

待 雪
常思塞雪纷飞,莞邑冰姿总违。
偏是晴来渐暧,枝头嫩蕊依稀。

卿是翩翩舞者,不甘浪掷春晖。
只因来往花径,空惹人言是非。

阳斜照深院,高树寒蝉抚琴。
闲坐含香咀翠,静看碗里浮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