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不要逼孩子了,偏食真的不是宝宝的错,因为他的口味在母亲子宫中就已经形成了。

人的口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动用了哪些感官?为什么一个人会有自己偏爱的食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默勒教授进行了一个针对食物味道的研究项目,它还有一个非常新颖的名字:神经美食学

这个名字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心理学实验以及神经学方面的研究解开一大谜题,即人们如何判定一样食物好吃与否。


虽然描述不算完美,但他却是第一个注意到“美味不仅源自味觉、同时也来自嗅觉”这一现象的人。

在品尝食物时,不同的味道在大脑中产生了怎样的反应?嗅觉与味觉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互动?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为此,他们请小朋友们到实验室中品尝食物,研究如何才能诱导他们吃掉并不爱吃的食物;

他们还邀请成年志愿者来此试吃、试闻某些食物,并通过能够探测脑电波的设备记录大脑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其在受到特定刺激时的反应。

美食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而是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激发我们的食欲。

每当遇到美味的食物,脑中的“奖励系统”就会或多或少地释放出一些可以使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以及内啡肽。

对一道菜的喜爱与否其实与基因并无关系,基因只能决定我们舌头的敏感度,而人们对某种食物表现出的偏爱与厌恶则源于外界——如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也就是我们吃东西的方式。

品尝某种美食的时间和间隔会对我们的口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品尝食物的心情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开心时和刚跟别人吵完架时品尝食物时所体会到的味道有什么区别?是否应该在饥饿状态下进食?吃东西时是否一定要知晓厨师所使用的每样食材和调料,还是完全无所谓?

对于那些影响人们口味形成的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现在尚处于猜测阶段,至于我们的味觉记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以及为什么人们可发展出不同的口味,这还都是尚未解开的迷。

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口味的形成始于母亲的子宫中怀孕期间,准妈妈吃下的所有食物的味道都会通过羊水传给胎儿。

佩尔·默勒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时常喝胡萝卜汁,哺乳期过后,她的宝宝对胡萝卜汁味道的反应要比其他没有接触过胡萝卜汁的婴儿强烈。

这些宝宝在长大之后,几乎不会成为那些在饭桌旁挑来拣去的人,与此相反,如果长期只给婴儿喂胡萝卜泥或是土豆泥,孩子的偏食问题就会日渐显现。

这就是“曝光效应”,它是指人们对某样事物的看法会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改变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用味道熟悉或者营养丰富的食材创造出看上去更新奇的食品,这是减少曝光效应的有效办法。”默勒教授解释道。

如果家长们将这类普遍受欢迎的主食与一些不受欢迎的蔬菜一起摆上桌面,孩子们会在脑中自动过滤掉那些不喜欢的食物,并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即便还有一道他们讨厌的菠菜摆在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可以选择小孩喜欢的味道,不要强求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
第2个回答  2021-01-12
我认为孩子不爱吃韭菜,那么就不要包韭菜馅的饺子,可以把韭菜榨成汁,然后用韭菜汁来和面。
第3个回答  2021-01-09
那就不吃,因为韭菜馅的饺子确实是味道有点太大了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