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遇到陌生人就哭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相信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就是看到某个不熟悉的人之后,突然开始大哭,并且要很久才能哄好。

老一辈有这样的说法,婴儿能看见陌生人就哭是因为他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

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无稽之谈,宝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认生。



小宝宝见到生人哭泣是因为邪祟这样的话都是迷信,真正原因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一定时间的认生期。

在这个阶段的宝宝,见到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恐惧害怕,又因为无法表达内心情感,只能通过哭泣发泄。而且这种现象通常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半年,具体时长因人而异,但要知道这是正常情况,不必过分担心。

以下这些原因会促使认生情况的出现。


1、记忆力开始变强

小婴儿长到三个月左右,就能够逐渐分辨妈妈的存在了。长到五个月以后,宝宝的记忆力进一步变强,能够分辨出家中的亲人和不熟悉的人了。

此时,因为能够分辨,所以小宝宝看到不熟悉的人会有恐惧害怕的感觉,又因为还不能说话表达内心的情绪,就通过哭来让亲人知道自己的不安。


2、平时遇到的人过少

大部分宝宝在认生期到来之前,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家里的,身边的人就那几个固定的。所以遇到陌生的人就会十分不安,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

尤其对于全职妈妈照顾的宝宝,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每天都是由同一个人照顾,所以宝宝会格外依赖这个人,如果出门遇到或者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他就会有巨大的抵触反应。


那么,宝宝在认生期的不安感要怎么缓解呢?

1)遇到陌生人抗拒要及时安抚

宝宝的不安通常就表现为见到陌生人哭泣或者是退缩,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强迫他和陌生人亲近。

一旦宝宝有抗拒的表现,就应该立刻将他抱到自己怀里进行安抚,如果哄好了宝宝,让他愿意去接触陌生人那最好,如果还是不愿意那就不要再一味强求了。


要知道,强行让婴儿接触陌生人会

加深他的害怕心理,以后的适应过程会更加漫长。同时,父母不能因为宝宝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就责备他,那会让小婴儿

失去安全感,还可能会留下心理创伤。如果想让宝宝逐渐接受和陌生人接触,可以通过让陌生人在宝宝能接受的距离内用宝宝喜欢的玩具逗一逗他的方式。

2)家庭成员轮流交换看护宝宝

如果家里一直是由妈妈来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的话,宝宝就会只对妈妈一个人感到熟悉,当有除妈妈之外的人出现,宝宝就会感觉陌生、害怕。


如果是家庭成员轮流照顾宝宝,会让他习惯周围有不同的人出现,当接触家人以外的陌生人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严重的排斥了。

如果孩子还很小,甚至还没满三个月,那这个时候开始就由家庭成员参与宝宝的照顾工作最好。因为宝宝的认生期还没到来,这个时候就开始让宝宝适应除妈妈以外的其他人也会更顺利。

如果宝宝已经有认生期的现象了,那家庭成员就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参与孩子的照顾工作,让他有熟悉的过程。


时间久了,宝宝不仅对家人的亲昵度增加,见到陌生人也会没那么恐惧。

3)经常参加聚会、郊游等集体活动

而且集体活动会给宝宝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大家都凑在一起聊天说笑,对于

宝宝的听力和说话表达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锻炼。


4)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交往

如果宝宝一直处在全都是成年人的环境中,确实很可能感到压力和害怕,毕竟成年人的体型就比宝宝要大很多,不安也是很正常的。

大家应该也都有感受到,如果宝宝是和年纪差不多的小伙伴待在一起的话,会很容易玩到一起去,甚至只见一面就会变成很好的朋友。


这是年龄决定的,年纪相仿的人们就是会互相吸引,并且共同的爱好和话题也会更多。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就算都还处在说话说不利索的阶段,也完全没有沟通障碍。

婴儿对于陌生人的恐惧不包括对同龄陌生人,所以让宝宝和小伙伴多交往也是克服对陌生人恐惧的一个好办法。

以上就是让宝宝快速并安全度过认生期的好办法,各位家长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也不要再去相信那些所谓宝宝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之类的话了,健康科学带娃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听了迷信的话就做一些可能伤害宝宝心灵的事情。

还要记住,宝宝的认生期是有一定的时间段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就算是帮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也要把握好分寸。

更要学会耐心,给宝宝多一点适应的时间,相信宝宝一定会顺利迈过成长路上的这一道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一般新生儿都由妈妈来照顾,见过的人比较少,当他们渐渐的记忆力增强之后,就会分辨出谁是经常见的人,谁是陌生人,当见到陌生面孔的时候,就会缺乏安全感,因为还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声来传达自己的不安
第2个回答  2020-09-28
新生儿遇到陌生人就哭,是因为他已经认人了,他会看到陌生人,不是他最亲近的人而产生害怕的心理,所以就会嗷嗷大哭
第3个回答  2020-09-28
新生儿在八个月以后会出现自主防御性,对陌生人会有敌意,会大声哭闹,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该理解,耐心引导,让孩子逐渐接受陌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