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决心要进行第五次的北伐时,司马懿是非常痛苦的,他不懂得诸葛亮为何要这么执着,不论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民生的角度,蜀国如此劳师动众,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没有人理解诸葛亮,但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带着大军前来。以逸待劳的战役,是每个军事家都喜欢遇到的,魏国的军士们精力充沛,大家决心要一举击破经过远徒之后,尽显疲惫的蜀国军队,但是司马懿却另有一番打算。
司马懿严令属下,若非自己亲令,任何将士都不得出战迎敌,他要等,但是司马懿的等,在将士们的心中,却被理解成了一种怕。蜀军力竭,还未来得及整顿休息,如此的良机,怎么能视而不见,大家都听闻,司马懿素来惧怕诸葛孔明的谋略,如此看来,这种议论,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
诸葛亮也是没有想到,自己风尘一路,却没有看到虎视眈眈的魏国士兵,一切都平静的不寻常,等到诸葛亮安兵整马,布阵摆营后,派出去的哨兵传回来消息,司马懿紧闭城门,并没有要来应战的样子。
三日五日,十天半月,诸葛亮也开始焦急起来,他带着大军远征在外,不论是战和不战,都是在消耗着大量蜀国的物力,更可怕的是,长日无战,将士杀心渐弱,志气消退,军心也要一天天被消磨到涣散。诸葛亮要想办法求战——但是不论蜀国的兵卒,如何在城下挑骂,司马懿都是坚守不出,一个人悠哉悠哉,对于外面的污言詈语,全当是过耳之风。
虽然主帅能忍,但是魏国的军士,却不理解为何自己占据天时地利,却要被人堵在城门口谩骂,如果说蜀军日渐消磨,那么魏军则是如同炎夏的干柴,万千人的怒火,之所以没有喷薄出来,仅仅因为一个城门在做着隔缘体。
司马懿凭借着自己的威望,硬是让这些死都不惧怕的将士们,严格奉行着不出战的命令,诸葛亮在用尽辱骂的法子后,也不得不打算在渭南开耕田地,被迫和司马懿耗下去。
司马懿听说蜀军要开田驻军后,派人送来了农具,诸葛亮全部收下,却回赠了几套妇女的衣服,以示羞辱,但是司马懿收到衣服后,并没有任何不愉悦。
终于,诸葛亮还是不能跟司马懿玩这种比谁先睁眼的小孩子游戏,他正式派出了使臣,使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只是要正面和司马懿做个接触,诸葛亮想探明司马懿的身体状态,他就能知道,避战究竟是一个谋略,还是迫不得已。
司马懿很干脆的接见了蜀国的使臣,并且很直截了当的说:“诸葛亮派你来,无非是要看看我的身体状态,你可以看出来,我身体很好,但我想你们的丞相,却要令人担忧了。”
使臣听了这番话,自然很不服气,他傲慢的说:丞相虽然不在盛年,可是精力充沛,一顿饭四升精米,军中不论大小事,莫不亲自临问,若不是如此,怎有心力来讨伐尔等。
使臣的话,让司马懿大喜,等到送走使臣,司马懿回头告诉众人:“诸葛命不久矣!”大家听了这话,更是疑惑,明明使臣说了,诸葛亮不论是精力还是饮食,都是精盛有余,怎么可能会命不久矣呢?
司马懿笑道:“旁人不知,我心里可是有数的,诸葛亮自持聪慧,凡事必然亲抓,如使臣所说,事无大小,皆为自决。一军之事,日以千繁,消耗如此大的精力,但是一顿饭却只能吃下四升精米,如此这般,诸葛亮岂有长命?我魏军不需要多费死伤,只需要等诸葛亮天命待终,蜀国自然成了易取之地。”
司马懿的话,看似款款而谈,实则是非常毒辣,诸葛亮后来果然是命不久矣,蜀国也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没有了诸葛亮,魏军并没有多费周折,就灭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