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收入与人均gdp是怎样的比例关系?

2008年深圳人均收入为21494元,而深圳的人均gdp为 136071.3元,两者比例关系为1:6.33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最新数据: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58.2%,城镇人口占41.8%计算,国人人均收入为9367.36元,而2008年中国人均gdp22640元,两者比例关系为1:2.417
美国人均收入为36276美元 美国人均gdp为43978美元,两者比例关系为1:1.21
上面这样不同的比例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实在看不懂,恳求懂经济的人帮我解答一下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扩展资料: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参考资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8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per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康波小秘书
第2个回答  2015-09-14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以深证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1、人均收入,官方统计为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2、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
  人均GDP= 总产出(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 总人口
  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3个回答  2019-03-19
简单举个例子,你要买一个东西,
从中国买的话,400块钱:
A100块钱卖给B,B200块钱卖给C,C300块钱卖给D,D400块钱卖给你
中国政府收20%的税,ABCD人均收入80,国家收税80,GDP是100+200+300+400=1000
从美国买的话,也是400块钱:
E200块钱卖给F,F400快钱卖给G
美国政府也收20%的税,EF人均收入160,国家收税80,GDP是200+400=600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GDP这么高,老百姓却没钱!
第4个回答  2012-07-20
GDP:所有最终产品的卖的钱,收入法来看,这些钱主要流向3个方向:1企业单位所有职工、管理人员薪酬及股东分红2企业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3财政收入(税收)。中国的钱后两项比较多,就导致了你说的这种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