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双一流”建设中的数学学科名单

如题所述

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如何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向左转|向右转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向左转|向右转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向左转|向右转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8
从2012年的数学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前15(除西安交大外)一般被认为是数学较强的学校。所以有可能这次的一流学科评选,给了数学学科14个左右的名额,然后大家竞争。
院士在国内学术界有很大话语权,所以有院士的学校几乎必然会入选。北大、北师大、南开、复旦、山大、川大都是有院士的。清华是丘成桐教授的大本营,又是top 2自带光环,所以也无悬念地入选。首师大的数学公认是强项,方复全是今年院士的大热门,也有像张振雷这样田老板面前的红人,所以入选也在意料之中。
中科大以基础学科见长,长期扎根经济落后地区艰苦奋斗,获得大大点赞多次。数学又是其传统强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优质留学生、所以入选也是众望所归。
上交的基础较弱。但有上海top 2的身份加成,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这几年学校一直谋求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前校长也力挺理科的发展,这几年从国外引进不少高水平人才,颇有蒸蒸日上之势。这次入选一流学科是对其近年来工作的肯定。
中山大学的数学不能算很强。比较出名的可能也就是朱熹平,还是个有点争议的人物。但是南方无论如何要有一所吧。。。且最近中大在珠海和深圳开办新校区,数学学科的规模会有较大的扩展,凭借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可能会吸引到一些优秀人才。
中南大学作为华中地区唯一入选的、比较让人意外。一般来说认为其实力不如武大,甚至可能不如华中师大。可能是因为培养出了刘路?
最后,全国一盘棋。决策要从大局出发,对内地(西部+东北)有一定倾斜,云郑新入选一流大学就是例子。西部么,除了川大实在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东北地区中吉大是综合性大学,底子最好,出过像王柔怀这种低调的高手,适当照顾一下就入选了。东北师大作为师范大学,对数学学科比较重视。与吉大同城,能产生集聚效应。而且又是我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根正苗红、就重点关照一下吧。
浙大数学有辉煌的历史,这次未能入选非常可惜。浙大是由四所大学合并而成,人员众多,可能导致内部不甚团结。当年丘成桐在浙大办数学中心,这是非常好的机遇。后来据说因为数学中心和数学系不和,所以未能继续。浙大在海外有林芳华、励建书等杰出校友,但都没怎么发挥作用,值得反思。虽然请了包刚全职回来当院长,但作为外来和尚,包院长让人怀疑能否hold住全局。
南京大学是理科强校,但是数学一直不能算特别强,感觉校方也不大重视。这几年有不少老师跳槽,是不是待遇不好或内斗严重?系里的老大程崇庆据传一直被北大的某院士同行排挤,一直评不上院士。这此一流学科落选,估计上院士又没戏。田刚作为南大校友,本来是很好的资源。但程与北大交恶,可能顺便把田也得罪了,所以南大受到打压也不足为奇。
华东师大作为师范院校,对数学还是很重视的。这几年学校办了很多数学中心:算子代数中心、偏微分方程中心、纽约大学-华东师大联合研究中心等等,感觉不差钱的样子。但这几个中心怎么说呢、给人感觉是几个外国专家立的小山头,搞的小圈子。本土人才却日渐式微,最大牌的系主任谈胜利教授,在数学界、教育部可能都没什么话语权。新引进人才也乏善可陈,面临同城复旦、上交的严酷竞争,完全落于下风,可能还不如同济。所以这次落选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