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如何理解

如题所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技术水平不变,并且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按照既定数量不做变化,仅仅增加劳动的投入,带来的产量的变化就是边际报酬。通常,这种边际报酬会先增加再减少。
对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发挥出来。一旦固定要素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出现递减。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
其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在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