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基层建设纲要的学习贯彻

如题所述

近日,认真阅读了中央党校教授刘玉瑛的新著《关键在于落实》,深有感触。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落实。抓好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善于不善于抓落实,抓落实的力度、措施、效果怎么样,是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工作水平的体现。只有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为此,我们务必要坚定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理念,坚决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在基层抓好工作落实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同时,提出了“六个实”的作风建设的新标杆,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强调是要抓好落实。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中央很多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用群众的话说,不是党的政策不好,关键是有好政策落实不了。可见,抓好工作落实,对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基层政府,能不能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关键在落实;能不能把既定的思路变为现实,关键在落实;能不能将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关键也在落实。可以说,我们抓落实的成效如何,关系到基层政府的形象和作风,关系到基层政府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二、现阶段基层抓工作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基层工作中,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许多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都是在落实环节上出了问题。当前,我们的少数单位和部门,只要不发生重大问题,工作落实抓得好与不好一个样,无人过问;真抓与假抓一个样,没人细究;不抓落实者,未必会受到批评;认真抓落实者,未必会得到表扬。还有的单位和部门,把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注重于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是没有抓好落实。有些领导干部看到了问题,想到了责任,但总是碍于情面,碍于关系,怕得罪人,不敢去负责。有些领导干部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能将就就将就,有风险的工作不愿意干,有困难的工作不去干。事实说明,我们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求真务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三、抓落实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抓落实是一名干部组织态度、群众观念、工作能力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说,抓落实就是抓发展,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工作落实的模范,做工作落实的带头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否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策、要求,本部门工作的计划、方案、制度等等都会落空。因此,我们的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关键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上级的指示、决策、要求,把我们的工作计划、方案、制度等等,通过实践落到实处,在工作中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一)增强执行力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讲执行就是不讲政治、不讲党性,执行力不强就是最大的无作为。强化基层干部的执行力,首先要求各级干部讲政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权威,严格执行党的决定,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以良好的党性推动工作的落实。各级干部要坚决服从上级的决策、决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各项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坚决摒弃讲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思想,切实杜绝凭个人喜好办事的自行其是现象,始终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始终做到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强有力地推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二)提高效率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点。抓好工作落实,要提倡即说即办、雷厉风行,反对拖拉推延、四平八稳。要把工作效率作为衡量基层工作的重要标尺,工作节奏要加快,工作效率要提高,定下的事情就要克服困难抓落实,主动研究,主动协调,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讲效率,讲质量,讲效果,每一项工作都要切实体现政府提速增效的要求。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种利益调整的加快,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势必会越来越突出,潜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这个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此,抓落实要抓住当前矛盾、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就无法取得突破,无法取得立竿见影效果。只有明确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集中精力保重点、破难点,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限和基本要求,不能大而化之、不了了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不能走调、变形。(三)完善制度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保障。完善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中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纪律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办事公开制度等,确保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形成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起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的激励约束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可见,抓落实,制度是根本,完善制度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保障;制度不完善,落实很容易落空,要坚决避免人人抓落实,谁也没抓好的现象。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促使人人出智慧、想办法,人人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要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的进度和取得的效果,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杜绝坐而论道、只说不干或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不良现象。要充分体现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实抓虚不一样、抓多抓少不一样、抓好抓差不一样。(四)解决问题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体现。抓落实反映了领导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伴随着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常常会暴露出各种困难、矛盾。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领导干部必须作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才能在求真务实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良性互动,进而从工作的细枝末节上发现问题,把问题想细、把困难想足、把矛盾想清,找出症结所在,想方设法解决。目前基层工作中,群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好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集中各方面力量,帮助他们解决上学、看病、住房、出行、就业创业等实际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畏艰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真正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实践,我们的事业才有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基层困难才能迎刃而解,基层工作才真正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27
近日,认真阅读了中央党校教授刘玉瑛的新著《关键在于落实》,深有感触。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落实。抓好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善于不善于抓落实,抓落实的力度、措施、效果怎么样,是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工作水平的体现。只有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为此,我们务必要坚定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理念,坚决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在基层抓好工作落实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同时,提出了“六个实”的作风建设的新标杆,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强调是要抓好落实。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中央很多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用群众的话说,不是党的政策不好,关键是有好政策落实不了。可见,抓好工作落实,对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基层政府,能不能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关键在落实;能不能把既定的思路变为现实,关键在落实;能不能将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关键也在落实。可以说,我们抓落实的成效如何,关系到基层政府的形象和作风,关系到基层政府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二、现阶段基层抓工作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基层工作中,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许多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都是在落实环节上出了问题。当前,我们的少数单位和部门,只要不发生重大问题,工作落实抓得好与不好一个样,无人过问;真抓与假抓一个样,没人细究;不抓落实者,未必会受到批评;认真抓落实者,未必会得到表扬。还有的单位和部门,把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注重于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是没有抓好落实。有些领导干部看到了问题,想到了责任,但总是碍于情面,碍于关系,怕得罪人,不敢去负责。有些领导干部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能将就就将就,有风险的工作不愿意干,有困难的工作不去干。事实说明,我们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求真务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三、抓落实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抓落实是一名干部组织态度、群众观念、工作能力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说,抓落实就是抓发展,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工作落实的模范,做工作落实的带头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否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策、要求,本部门工作的计划、方案、制度等等都会落空。因此,我们的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关键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上级的指示、决策、要求,把我们的工作计划、方案、制度等等,通过实践落到实处,在工作中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一)增强执行力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讲执行就是不讲政治、不讲党性,执行力不强就是最大的无作为。强化基层干部的执行力,首先要求各级干部讲政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权威,严格执行党的决定,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以良好的党性推动工作的落实。各级干部要坚决服从上级的决策、决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各项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坚决摒弃讲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思想,切实杜绝凭个人喜好办事的自行其是现象,始终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始终做到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强有力地推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二)提高效率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点。抓好工作落实,要提倡即说即办、雷厉风行,反对拖拉推延、四平八稳。要把工作效率作为衡量基层工作的重要标尺,工作节奏要加快,工作效率要提高,定下的事情就要克服困难抓落实,主动研究,主动协调,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讲效率,讲质量,讲效果,每一项工作都要切实体现政府提速增效的要求。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种利益调整的加快,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势必会越来越突出,潜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这个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此,抓落实要抓住当前矛盾、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就无法取得突破,无法取得立竿见影效果。只有明确主攻方向,分清轻重缓急,集中精力保重点、破难点,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限和基本要求,不能大而化之、不了了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不能走调、变形。(三)完善制度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保障。完善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中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纪律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办事公开制度等,确保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形成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起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的激励约束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可见,抓落实,制度是根本,完善制度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保障;制度不完善,落实很容易落空,要坚决避免人人抓落实,谁也没抓好的现象。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促使人人出智慧、想办法,人人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要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的进度和取得的效果,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杜绝坐而论道、只说不干或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不良现象。要充分体现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实抓虚不一样、抓多抓少不一样、抓好抓差不一样。(四)解决问题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体现。抓落实反映了领导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伴随着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常常会暴露出各种困难、矛盾。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领导干部必须作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才能在求真务实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良性互动,进而从工作的细枝末节上发现问题,把问题想细、把困难想足、把矛盾想清,找出症结所在,想方设法解决。目前基层工作中,群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好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集中各方面力量,帮助他们解决上学、看病、住房、出行、就业创业等实际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畏艰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真正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实践,我们的事业才有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基层困难才能迎刃而解,基层工作才真正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