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为何与梁王结怨?

如题所述

周亚夫是跨越东汉文景两朝的武将,他受赏识于文帝,因为耿直、务实,严于治军的周亚夫成了文帝的托孤之臣。文帝临终时,对景帝说,当国家危急时可以委托周亚夫,他是个有能力又忠心的人。

结果,文帝登基后,国内诸侯割据势力很大,景帝在此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触及了当时几大诸侯的利益,其中以吴、楚为首的七国联合叛乱。

七国之乱刚开始很猛,接连贡献了几座城池,景帝本想杀了献计削藩者,借此平息叛乱,但以失败告终。无奈,景帝按照文帝的嘱托,启用了老将周亚夫平叛。

在周亚夫领命平乱之后,梁国也据地势优势抵抗叛军,军事冲突一度十分激烈。在此情况下,梁王几次向周亚夫请求援助,但周亚夫置之不理。梁王气急之下,向景帝求救,让景帝向周亚夫施压,但周亚夫吃了秤砣铁了心,坚持不出兵救援。

其实,周亚夫领命平叛后,有自己的考虑,鉴于叛军气势很猛,周亚夫不打算和叛军正面刚,而是采取迂回的战士,正面战场让梁王拖住,自己转战叛军后方,实行包抄,又借机截了叛军粮草。

这样,周亚夫虽然没有直接对梁王施救,却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把叛军吸引到自己这面主战场。

周亚夫判断,叛军势力毕竟准备不充分,只要假以时日,叛军必然后继乏力,加之七国势力并非铁板一块,一鼓作战还可,最不耐受的就是消耗战。

因此,在叛军向周亚夫叫阵时,周亚夫拒不应战,最后叛军再也等不及,破城攻打周亚夫,周亚夫才拍主力迎战,消灭了叛军主力。

按说,周亚夫的战术没错,但梁王却因此和周亚夫结下了私人仇恨,一直在朝堂和周亚夫作对,最后周亚夫的死也和梁王脱不了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3

周亚夫,西汉名将,辅佐过文景两帝,他忠于职守、不献媚唯上,为大汉朝立下不世功勋,但因功高盖主和性格耿直而被汉景帝处死,让人唏嘘。

七王之乱

周亚夫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三个月平定七王之乱了,是历史上极少数以少胜多的例子。他居功至伟,深受景帝器重,便任命为丞相。

周亚夫

要知道周亚夫是一个军人,当宰相实在不是他的特长,加之他性格耿直,久而久之得罪了不少权贵。其中就包括窦太后最喜爱的小儿子梁王。

梁王刘武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嫡次子。窦皇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刘启,一个是梁王刘武,这两人与汉文帝的性格极为不同。汉文帝待人宽厚,以德服人,而太子刘启沉着阴狠,为人刚愎自用;梁王刘武性格直率,为人虚荣自负。相比之下,窦皇后更喜欢梁王刘武。

窦漪房和刘恒

当年周亚夫率军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叛军几乎倾尽全力攻打梁国。梁王刘武带兵拼死抵抗,在自己的封地上被打得痛不欲生。他多次请求周亚夫出兵救援。可周亚夫采取的是以静制动的战略,他从全局出发,对防守压力最大的梁王刘武并没有积极救援,只派了轻骑截断吴楚叛军后方的运粮水道。

周亚夫

后来虽然战役取得胜利,但作为汉景帝最亲的弟弟、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自然对这个周亚夫恨之入骨,一有机会就到他娘面前说他的坏话。其实从这时起,就为他日后冤死埋下了祸根。

第2个回答  2019-12-03

七国之乱爆发后,周亚夫率军平叛。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周亚夫决定舍弃梁国,让梁国与叛军打,用以牵制叛军,汉军则乘机断绝叛军的粮道,等到叛军精疲力尽之时再来出击,一举平定战乱。显然,这一战略决策是以牺牲梁国为代价的。梁王在数次求救没有取得回应的情况下,自然会对周亚夫怀恨在心。

周亚夫(剧照)

而在这背后,还有帝位之争的利害关系。梁王刘武和汉景帝刘启是亲兄弟,深得其母窦太后的欢心。有窦太后的支持,刘启死后,继位的将不是刘启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刘武。这一点汉景帝刘启是很忌讳的,所以周亚夫在陈述他的平叛战略时,汉景帝表示同意,允许周亚夫便宜行事。

窦太后(剧照)

叛军攻打梁国时,梁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援,可是周亚夫都没有理会他,反而将军队拉到了昌邑,深沟高垒进行防守。他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得到汉景帝的默许的。而梁王在无奈之下,只得选择上书给汉景帝,于是汉景帝传令让周亚夫去救援梁国。周亚夫拖延行事,直到叛军的精锐部队已精疲力竭,饿得不行,不得不撤退时,等待多时的周亚夫这才率军追击,以精锐之师攻打衰弱军队,一举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剧照)

而在这期间,梁国损失惨重,差点被灭国。梁王本人更是在担惊受怕中度日如年。所以,七国之乱被平定后,众人对周亚夫的计策佩服不已,梁王刘武却对周亚夫恨之入骨。

第3个回答  2019-11-29

梁王刘武和周亚夫的结怨,始于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武帝提议,可以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公元前前154年,汉景帝采用了晁错的建议,结果诸侯国因不满被削弱封地,于是吴王刘濞主动出击,联合其余六姓宗室诸侯王,发动叛乱。

汉景帝便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带兵平叛。此时,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梁王遭到吴楚联军攻击,梁王虽然奋力抵抗,但难抵敌军,很快,梁国的南面就被攻下了,梁王心急,于是连忙向周亚夫请求派支援。

但周亚夫有他自己的想法,因为吴楚联军势太大,他打算先按兵不动,采用断敌方粮草的方法来打败敌方。所以当梁王刘武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支援时,周亚夫无视了他,甚至在汉景帝也命令他发兵支援的时候,周亚夫都无视了,真是应了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时的周亚夫暗中绕道,断绝了叛军的粮道,而梁王只能带兵死守梁国,而后因梁国城池防守严密,敌方联军转向周亚夫这方进攻,但周亚夫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不肯应联军的挑战。

这样几次后,敌军消耗了不少力量,加上没有粮草供应,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撤退。周亚夫瞄准时机,趁机大举进攻,最后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此战的胜利,得益于他的策略,这场叛乱只用了三个月就结束了。

然而虽然周亚夫打了胜仗,但他在情况危急时对梁王的求救一而再地忽略,这点引起了梁王的怨恨,《史记》中记载:“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说的就是这件事。

第4个回答  2019-12-04

成也平乱,败也平乱?周亚夫平叛有功,却在此战中得罪了梁王

古人讲:福祸相随,祸福相依。两者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形影不离。

汉景帝登基后,由于推行了“撤藩令”,导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内事问陈平,外事问周勃”。周勃就是周亚夫。汉景帝果敢启用了周勃为平叛大将军。

周亚夫善于领兵,是西汉杰出的名将之一。他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击败了刘濞,平定了谋乱。

随后,因有战功,周亚夫后来升至宰相。

但正是在此战中,周亚夫由于没有处理好他与梁王的关系,导致后来没有能善终。

战争初期,叛军猛烈攻打梁国,情势危急。梁王刘武心里紧张,就多次向周亚夫催兵救缓。

但周亚夫,向汉景帝提出了:楚军彪悍,战斗力正强,不能正面决战,暂时放弃梁国,以绝叛军粮道,再伺机反攻一周。

周亚夫的这个计划很高明,也得到了汉景帝的支持。但梁王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周亚夫按兵不动,就是不给面子,不想帮他。

就这样,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周亚夫和梁王结下了怨恨。

梁孝王刘武是汉皇帝的亲弟弟、汉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周亚夫得罪了梁王,自然也就得罪了窦太后。

由于周亚夫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奉承,又不懂得在政治上变通。加上梁王对周亚夫恨之入骨。

位至宰相的周亚夫,最后还是受冤入狱,在狱中绝食而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