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

如题所述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风俗怪谈》,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各位,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今天,就让小编来给您解开这个谜题。不过咱得先澄清一个事实。文言文,只是古人用来书写成文字时的一种形式,古人平时说话可不是这么文绉绉的,而是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该怎么说还怎么说。

可是,如此一来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了。阳明心学不是主张知行合一么?就是说你心里在想什么,就要去做什么。那既然如此,我心里明明想的是这女孩真漂亮,我要追她,可为何写在纸上就变成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这不是心口不一么?针对这一问题,有历史学家是这样解释的:

说首先,这件事咱得分时期来看。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中国人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土豪点的人家就用布帛,甚至是丝绸。这后两种材料挺贵的,所以不可能让你长篇大论地写,而必须字字珠玑。至于竹简,虽然容易得,但是它重啊!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据说有2百多件。需要两个满身肌肉的大汉才能挑地动。试想一下,当你满头大汗地搬完一摞竹简,打开来一看,却发现有三分之二都是废话,你心里是何感想?当然,这是先秦时期。到了东汉以后,纸大量出现了。再到了北宋,毕?N又发明了活字胶泥印刷。

按道理说,这时候写字的成本其实已经很低了。那为啥还用文言文?历史学家说了,这是因为此时古人已经习惯用文言文了,觉得这样说话言简意赅,而且意味隽永。最重要的是能彰显作者的人文修养。好吧,这理论,咱服了。不过李敖先生似乎不同意上面的说法。他说,古人爱用文言文,是因为古人说话有一天然缺陷,那就是方言众多。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古人讲究的是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他们一辈子的活动范围都很小啊。李敖先生考证过,说唐朝时平头百姓的活动范围以自己所在的村镇为圆心,直径不超过3.5公里。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出现了很多地域性的方言。

而且这些方言地域性特强,非本地区的人,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般都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就成了不同地域间交流的最佳方式。而且这种交流方式必须是短平快的。所以文言文明显就比白话文更适合了。所以,李敖先生的意思是,中国古人说话有一天然缺陷,那就是方言众多。而这,才是导致古人爱用文言文交流的原因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