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偷艺的成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关于相学艺]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手艺经》 由于中国相声表演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声演员学习相声的特殊方式———“师带徒”,于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便出现了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就是相声演员学艺的行规。但相声表演是讲求“说学逗唱”样样精通的艺术形式,一个演员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出师”呢?请看几位相声演员的现身说法。

■行规解析

「传统学艺方式」

师父教徒弟不像现在老师教学生安排固定时间上课。师徒的关系更像父子,以前彼此住得很近,徒弟没事的时候就要到师父家来,让师父给指点指点新学的段子,哪有问题,哪有进步。平时还要帮师父家买菜、做饭、看孩子。

「出师」

相声不像学车,先桩考,再路考,没有这么一说,也没有所谓的结业考试,到了日子就出师,甭管什么水平。
也有没等出师就跟着师父上台的,一场相声大会,七八个节目,徒弟上去先开个场,猜个灯谜。往后开场有起色了,成了师哥了,就往后排,让年轻的小师弟先上,水平越高越靠后,越往后身份越高,什么时候“攒底”(压轴演出)了,就差不多了。

「偷艺」

偷艺在相声门里有个术语叫“捋叶子”。有一句老话叫“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意思是说你要是没钱了,我可以给你点儿钱花,但是我不能教你一个段子,不能让你长能耐。那会儿可以做到保守,你没有摄像机,我说得再精彩,你也录不下来。你要是想学,怎么办?只能自己买票到园子里当观众,愣听,这就叫“捋叶子”。

旧时学别人的本事不算犯忌讳,都是为了长能耐。要是“捋”得好,也许还能被写上一笔,比如某某当初天资聪颖,刻苦认真,敏而好学,博采众长,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代拉师弟」

代拉师弟,简单地说就是帮着师父收徒弟。相声门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儿子不能拜父亲为师,所以子承父业说相声的通常都会拜在父亲同辈的门下。
比如侯宝林先生的儿子侯耀文,就是按照侯老的遗愿,由李伯祥代替师父赵佩茹将侯耀文找到赵家门下。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则由侯宝林先生“代拉师弟”,一同拜在朱阔泉门下,算是第六代,由于他的这个辈份太高(马季、侯耀文的师叔,冯巩、李金斗的师爷),所以马志明也公开表示只收学生不收徒弟。

「四门功课」

相声的四门功课就是说学逗唱。这些最早都是八角鼓的“口技”。

具体来说,“说”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义、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都算是“说”的学问;“学”指的是模仿各种口技、双簧,模拟方言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及礼仪;“逗”就是抓哏取笑。

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的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唱”指的是“发四喜”、“太平歌词”、“滑稽二黄”,通称之为“柳活”。

关于说学逗唱,马季先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相声既然是笑的艺术,那么在“说、学、演”中都有“逗”的成分,否则,说就成了做报告,唱就成了声乐表演,马季提出相声应该是“说学演唱,逗在其中”。

由此说来,你学相声的最好方式,就是“拜师学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偷师学艺
在以前师傅并不会把全部的手艺传给徒弟,自己会留一手。而徒弟 想学手艺 就得趁师傅不注意时偷偷的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