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如题所述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堂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天地。行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有许多奇妙的构想等待我们去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单行道,教师需要调用多种思维、多种渠道去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地处理好几种关系。一、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句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课堂不是讲坛,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天地。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其思维,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智慧的飞跃提供自由的空间。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采取灌输式教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应提供探究的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教师要走到学生们中间,及时了解其动态,帮助其排除思维的障碍,推动其合作探究的进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探究的价值。对于那些识记、了解、概述性的问题则不需要探究。三、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不能人为地割裂。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牢,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也谈不上情感的提升,价值观的养成。有的教师则过分追求课堂形式,过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忽视了双基的落实。教师要科学地理解、整合三维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方法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地达成。四、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不要把任何一个知识点孤立地看待。将知识适当串联,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及体(立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教学对象来看,教师应看到每一个学生。授课因材施教,既要满足优秀生的口味,也不能为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了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育上,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针针对有个性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亮点,及时发掘其潜能,为其个性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有人把新课程改革成为“死”去“活”来,这有其合理的一面。教师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彩演绎,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色生香。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花样,这便失去了课堂的价值。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需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应依据教材,量力而行。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思维过程,这是更需要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和学生的深入思考。如若频繁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去修饰,无异于画蛇添足,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要彻底扭转“教学手段越高级就越好”的错误观念,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合理优化与配置,要看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看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不能刻意追求形式。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新课改倡导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但并非完全抛弃原有的模式。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教学改革主要批判地继承,合理地创新。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合理扬弃,科学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不断更替,教育教学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每一位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