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市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洪市乃西乡大市,初有神像随涨东下,得而祀焉。以来自水退,故曰洪落庙”.后因谐音演变为洪罗庙。每逢圩场,商旅云集,遂有洪市之称。
西汉时洪市属承阳县地。东汉先后为钟武、蒸阳、重安候国属地。隋代属衡阳县。清同治十年(1872年)至民国31年(1942年),属重安镇。民国32年(1943年)属福安乡。1949年10月属衡阳县第七区。1952年7月分县后,为第九区(1955年6月改为洪市区)。1956年5月撤区并乡,并为大安、洪市、水寺乡。1958年9月,分属宏伟、燎原公社。1959年1月,宏伟、红专(今大安乡地)公社合并为洪市公社。1961年4月,洪市公社析为洪市、大安两个公社;同年12月分社社区,洪市公社又析为洪市、高碧公社。1981年9月,从洪市公社划出东街、西街大队及西街居委会设立洪罗庙镇。1984年4月,洪市公社并入洪罗庙镇。1995年5月,再次撤区并乡镇,洪罗庙镇、高碧乡、礼梓乡合并为洪市镇。 衡州四陲,西乡首府洪罗庙;  蒸阳明珠,千年古邑小南京。  人间瑶池美景,山水自然画廊;寿岳苍苍,携天柱而送蒸水;大云巍巍,牵犀牛以望县郡。衡宝中心,商贾憩息之所;娄衡枢机,置业补给之地。东邻三湖,远观道山一片绿;南接栏垅,寅塘曲水赏白莲;西依大安,桥头过脉谁人识;北抵曲兰,文昌书声喧里闾。低岗逶迤,河岸绵长;一水萦环,两分山陵。状如草履,云水氤氲之气;百步三桥,水势漫回之氛。十万斯民之众,百二平方公里;十里圩场,四三村落,五百村民小组,璧合一千村庄。昔闻洪落积膏壤,先民筑庙昭俎豆。人丁富甲,四季水带百花香;洪市建制,六合辉赫远扬名!  衡邵正音流古韵,四海兄弟话沧桑。人文蔚然而烨烨,英才辈出而晟晟。咸欣亭遗迹,船山哲思正航标;文昌宫授业,耕读两途启后昆。王闿运石门传儒学,俊彦接踵;新中国兴学办教育,鸿儒毕现。旗帜一面,明翰千秋主义真;衡宝一役,英烈丰碑浩气存。飞虎英雄,倭寇闻风丧胆;战乱育婴,乡党扶危济困。贤能志士辐辏之地,衡阳西乡富庶之域。  宝盆长丰,宿布箕奎井珍;行政署府,北斗银杏矗立。街道纵横,瑞木楼宇相映;城乡济美,祥光五彩纷飞。商场万卉争妍,供大众之所需;工业千行竞秀,应百业之所求。五好家庭,相接若畦;花园新村,撒掷如星。农耕既已稔熟,百业兴于坊巷。闻名遐迩,衡湘之粮仓;驰誉华夏,西厢之香米。咸欣麻糖,立叫闹儿止啼;杨泉荸荠,访客望形生津。寺门前猪之味,不只庖厨艺精;南湾李子之爽,引得贩夫纷至。沃田所献,稻烟油棉;矿产之富,蕴碧藏玉。五氧化二钒,储厚质高遍野;矿金偕砾石,催生经贸繁荣。藏山隐水觅寺观之清幽;驱车郊原探溶洞之秘境。旅游度假胜地,休闲娱乐妙所。荣膺国省重点乡镇,名列于县第二大镇。平安示范常点赞,青山绿水愉人寰。  时逢盛世,风正帆举,薰风扑面,民安永驻。商国是,兴大业;谋发展,铸辉煌。改革开放,国运宏昌;内外客商,含弘张光;乡绅董事,慷慨解囊。振兴腾龙之地,报效故里家乡。描绘新蓝图,拉高新标杆,一带二园三中心,三桥三场三干线,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统近景远规和谐八骧。政府运作,绘出新型模式;众志成城,谱就精彩华章!其颂曰:  明翰故里缅先哲,振业兴邦待后贤;  开基强镇今胜昔,敢教洪市换新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