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

如题所述

1、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2、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3、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4、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5、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6、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7、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1、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同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

2、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了53.1%。

3、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十二五”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跨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高。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

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

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个回答  2020-12-26

风云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竟这么大

第4个回答  2019-12-23
1、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同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
2、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了53.1%。
3、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十二五”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跨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高。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
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
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