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有哪些好处

如题所述

Ⅰ(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Ⅱ。(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 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 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 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 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 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这个?答案是
Ⅰ⑴大豆 捕食
⑵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⑶更大 能量流动
Ⅱ。⑴
①aaXBXB 4
②2:1 5/6

①常 ttAAXby
②8 1/5 ③2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之间关系和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Ⅰ大豆田的生态系统作用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关系是捕食,生物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由图b点大豆植株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食物增加,是促使田鼠增加的主要因素,曲线一的田鼠种群密度减小,说明猛禽的密度与曲线二相比,较大。
Ⅱ由题意可知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F1代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能产生配子基因型为AXB,AXb,aXB,aXb,F`1代随机交配后代雌果蝇XBXB,XBXb:雄果蝇XBY=2:1,所以F2代粉红眼雌雄果蝇比例是2:1,F2代红眼雌果蝇纯合子1/3AA*1/2XBXb,所以F2代红眼雌果蝇杂合子为1-1/6=5/6,
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杂交,F2代无粉红眼出现,且雌雄比例为3:5,(正常应该为1:1,)所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纯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应为TTAAXBXB,F2代中有少数个体发生性反转,F2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和ttXBXB,ttXBXb,用含Bb基因的序列做探针,有丝分裂后期有两个荧光点即说明该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说明该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若含四个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含四个x染色体,细胞一极两个,说明该个体是性反转个体,是雄性不育个体。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种群间的关系和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