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楚才杯作文竞赛的一点问题

我28号要参加武汉市高二组的楚才杯作文竞赛
这个问题希望最好是有楚才杯阅卷经验的老师来回答(没阅卷经验的不要紧,也可以回答,我也会一视同仁,可就是千万别冒充老师瞎说啊)

所谓的比较“个性化”的作文,这个个性化的限度是什么?(楚才跟新概念区别肯定是很大的,楚才比应试作文要活,但肯定灭有新概念那么开放,希望知道的人最好拿具体例子老解释一下)

比如我,不敢妄称自己是作家,但在日常的写作中,是倾向于新写实主义的叙事手法的,打个比方,如果楚才作文的过程中,现代主义手法的痕迹过重,会不会被阅卷人觉得是哗众取宠?同理的,用新写实主义行文,可能会被阅卷人认为是记流水账,用余华式的冷叙述会被人认为是没有文采(因为篇幅难以展开冷叙述的优势)等等
希望有经验的人解答

最后希望讲一下阅卷老师的心理

"楚才杯”赛前知识(2009-03-19 22:30:04)标签:杂谈

同学们:

你们好啊!“楚才杯”这项享誉20余年的大赛马上就要在3月28号鸣锣开赛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项赛事的一些参赛技巧。

由于“楚才杯”作文大赛主要是以资深编辑.记者为评委的,所以在评审时更注重参赛选手的作文手法和技巧,历届”楚才杯”作文的获奖作文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写作时,应多运用一些写作的手法和技巧.在语言上也应该力求优美!

”楚才杯”的基本淘汰原则共有8条:第一条淘汰原则是“主题思想不明确、不健康、有负面影响的”;第二条是“离题、偏题太远,有明显审题失误的”;第三条是“内容浅薄,无任何新意的”,第四条是“基本观点错误的”;第五条是“表达混乱,不能自圆其说”;第六条是“关健事件及主要情节不合生活常理,有明显编造痕迹的”;第七条是“病句、错句超过 5 处或错别字超过 10 个(不算重复)的”;第八条是“标点符号基本不能正确使用的”。一篇作文有上述 8 条中的一条毛病,即予淘汰,也许这太残酷了,但这样严格要求对督促我们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益。

”楚才杯”的五字入围方针是:《楚才作文竞赛优秀作文入围评选标准》,也就是五字评比标准:新:新鲜,清新。即材料新、主题新、构思新、语言新。深:主题(意思)深刻,表达有力度。活:活泼、洒脱。即文字活泼,文气流动。 趣:有相应年级少年儿童的情韵童趣。真:有真实情感,情节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真知灼见,观点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另外,”楚才杯”是一项大赛,同学们千万不能以平时课堂作文的要求来看这一赛事,否则是很难获奖的.一定要大胆创新,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博得评委的青睐,否则是很难获奖的.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db5b80100d2wc.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6
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杯作文竞赛到今年3月31日这次,已经是23届比赛了,在当地颇有影响。

在学校正常上学的同学,为搞到一张参赛证,还要求人走后门,只有参加一些作文培优班的同学,才能搞到参赛证。读小学五年级的刘不舍同学今年参加了一个作文培优班,所以有幸能参加今年的比赛了。

昨天晚上,看到参赛证,赛场地点很明显是用一个刻印的章子盖上去的,上面刻着“武汉第十一中学桥口宗仁路211号”。

对这个地址没有印象,于是上网去查询,发现就这么几个字,而且是重要的竞赛地点,居然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桥口”,在武汉谁都知道的区,不是这个木字旁“桥”字,而是“石”字旁的“硚”字。这个“硚“字在汉语拼音输入法里是没有,但是上网一查,很多地方都能查到,随便复制就行。如果这个错误的“桥口”还能让人推测出“硚口”来的话,第二个错误就真没法知道什么地方了。

第二处错误“宗仁路”中的“宗”字应该为“崇”, 正确的地名是“崇仁路”。幸好武汉十一中学是省示范学校,比较有名,上网查阅半个多小时,才把这个错误弄清楚。

早上七点差一刻起床,带着刘不舍同学打的士,到武汉十一中门口吃早点。旁边一个匆匆而来的家长手牵着孩子,焦急地问我:“是不是这个地方参加作文比赛。”她把手里的参赛证指给我看,也是这个地点问题,怕还有什么“宗仁路”。我告诉她,是参赛证印错地址, 她才放心而去。

地址和学校不一致,能不让人担心吗?参赛证上地址出现两个错误,相信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不认真,不负责任,往往犯错。这么清楚明白的错误,只要认真看一眼,就能明白,可是没有人去稍微认真一点,致使参赛的家长费了很大劲,担了不少心实在不应该,尤其是这种影响比较大,参赛人数比较多的赛事活动,更应该做到一丝不苟。

从八点半开始考试,我就去旁边的理发店理发。一个半小时左右, 发还没有理完,女儿借同学手机打电话来,考完了。
第2个回答  2009-03-27
一是:如果孩子比较注重结果的话,这个结果会给他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好在我的孩子不属于这一类型(这也只是我的观察,至于是不是真属于这种类型还真说不太准)。二是:家长明明知道结果还去试试,从某种意义来说传递给孩子一种不严肃认真的态度。这种暗示会对孩子产生正如你老公说的那样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反正试试呗,好不好,成不成无所谓。三是:资源有限,能让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好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让孩子树立不打无准备的仗的观念将对孩子今后为人处世有更加积极的作用。所以别小看放弃一次比赛,实际上是告诉孩子学会取舍。

源自:家长100社区 详细参考:http://www.jiazhang100.com/bbs/viewthread.php?tid=34818&extra=&page=2&sid=Zn7GXm
第3个回答  2009-03-26
没用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