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散香)能口服吗??

我朋友的脚受了严重的外伤。所以去医院买了麝香粉,是散香,粉状的。。听说麝香跌打损伤,但没问清用法。请问哪位专家可否请答。麝香应该怎么用?我一共买了一克,用量是多少?麝香是否会引起以后不孕,请解答。谢谢

可以口服。但麝香对受孕有一定影响.
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麝香

(《本经》)

【异名】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

【动物形态】麝(《本经》) ,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

体形小,长65~95厘米,体重8~13公斤。体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雄兽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四肢细长,后肢较前肢长;主蹄狭尖,侧蹄显著,尾短,雄兽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内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细短,稀疏,皮肤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为香囊口,在后面的为尿道,口外都有细毛一撮。体毛深棕色,体背体侧较深,腹毛较淡,下颌白色,颈两侧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两条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在腰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

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

本动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

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药材】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

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水分22.56%(常温,减压,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麝香纯干燥品一般组成的范围如次:水溶性物质50~75%,乙醇溶性物质10~15%,水分10~15%(常温、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

【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剂量对大白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毫克/公斤)则使大多数动物呈中毒现象,表现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而延长睡眠时间,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剂量给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显著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故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②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酊静脉注射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静脉注射于麻醉猫亦均有升压作用,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用猫乳头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等作实验,可观察到麝香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③对子宫的作用

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的又较非妊娠的敏感,对非妊娠的兴奋作用发生较慢但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由分枝杆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关节炎,其消炎作用强于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过去曾将麝香用于呃逆、中枢神经衰竭,现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咳嗽及声门痉挛。

【炮制】用温水浸润香囊,割开后除去皮毛内膜杂质,用时取麝香仁研细。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②《本草蒙筌》:"勿近火、日,磁钵细擂。"

③《本草述》:"如欲细甚,入醇酒少许,不损香气。"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⑧《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心、脾、肝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太阴、手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搐鼻、点眼、调涂或入膏药中敷贴。

【宜忌】孕妇忌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31
可以口服。但麝香对受孕有一定影响.
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麝香

(《本经》)

【异名】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动物形态】麝(《本经》) ,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

体形小,长65~95厘米,体重8~13公斤。体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雄兽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四肢细长,后肢较前肢长;主蹄狭尖,侧蹄显著,尾短,雄兽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内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细短,稀疏,皮肤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为香囊口,在后面的为尿道,口外都有细毛一撮。体毛深棕色,体背体侧较深,腹毛较淡,下颌白色,颈两侧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两条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在腰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

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

本动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

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药材】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

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水分22.56%(常温,减压,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麝香纯干燥品一般组成的范围如次:水溶性物质50~75%,乙醇溶性物质10~15%,水分10~15%(常温、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

【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剂量对大白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毫克/公斤)则使大多数动物呈中毒现象,表现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而延长睡眠时间,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剂量给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显著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故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②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酊静脉注射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静脉注射于麻醉猫亦均有升压作用,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用猫乳头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等作实验,可观察到麝香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③对子宫的作用

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的又较非妊娠的敏感,对非妊娠的兴奋作用发生较慢但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由分枝杆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关节炎,其消炎作用强于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过去曾将麝香用于呃逆、中枢神经衰竭,现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咳嗽及声门痉挛。

【炮制】用温水浸润香囊,割开后除去皮毛内膜杂质,用时取麝香仁研细。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②《本草蒙筌》:"勿近火、日,磁钵细擂。"

③《本草述》:"如欲细甚,入醇酒少许,不损香气。"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⑧《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心、脾、肝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太阴、手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搐鼻、点眼、调涂或入膏药中敷贴。

【宜忌】孕妇忌用。
第2个回答  2009-03-31
你好,不好说的,别乱吃,有很多原因,这网上看不出百分百正确确诊的,为什么呢,因人而异,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大医院,彻彻底底的检查,彻彻底底的治好,彻彻底底的放心,你说呢,谢谢
第3个回答  2009-03-31
一克分三次口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