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也敌不过匈奴吗?

刘邦被围七天七夜时

韩信领地被匈奴攻击,打不过,又怕刘邦治罪,就干脆投降了。但是这个“韩信”不是你说的那个韩信,而是同名同姓的一个没落的王公贵族。

你说的那个“韩信”被软禁了,时间是同一年。当时刘邦欲夺韩信兵权,借打猎为名叫韩信也过去,顺便叙叙旧。韩信带一队亲卫队就过去了,结果就被抓回长安。刘邦以谋反罪夺了韩信楚王爵位以及兵权,后来觉得理亏,说念旧情免于死罪,并封了一个淮阴侯的爵位,一般说淮阴侯就指这个韩信。死罪虽赦免了,但是其实是被软禁在京城之内,只能议政,没有实权。韩信之后再没有打过仗。发兵匈奴时刘邦曾经去找过韩信,韩信自己觉得不爽没有什么实质行动。刘邦就一个人亲征了。五年后吕后趁刘邦再次亲征,杀了韩信。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是由许多战役组成的,刘邦被困的“白登之围”只是其中一个,总体来说,汉军也没有怎么处于下风,彼此彼此而已。只不过是,当时的汉朝百废待兴,关键是韩信的死引起连锁反应, 各地诸侯和将军顿时失去精神归属感以及荣誉感,安全感也不复存在,或拥兵自重或草木皆兵,一有风吹草动就只能起兵,以求得先机。刘邦把大量力气消耗在内战上,到死都还没有彻底平定叛乱,不久皇太后干脆也反了……直到武帝上台,才有了集中兵力的条件。

至于韩信是否打得过匈奴,不太好说。不过,曾有历史学家怀疑韩信曾得到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帮助。时间太久忘记了,有一个在史书上消失了很久的代表民族的词汇,在记述韩信平定齐国时重新出现了。很可能韩信本人对游牧民族有一定的研究。 这也不好说,由于历史原因,他的资料失传的很多,究竟韩信的军事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很难再详细考究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8
韩信在历史上上演过背水一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当然,如是他领兵同匈奴作战,首先不会到如此窘状.
就这种可能来说,假如他被刘邦始终软禁起来,因为刘邦念旧,怕吕后谋害,又把他带到军中,在这个危机关头,刘邦把韩信放出来商议军情,当然军权决不会给他,韩信会建议诈降,施贿赂,让匈奴人放松警惕,然后,分军两块,一支以轻骑,力弩为主,掩护刘邦及重臣撤退至战线以南,招附近勤王之师卫护,主力由得力战将统领,分兵袭扰匈奴,减轻突围刘邦部队的压力,镇守到援兵到来,匈奴撤走.
以后,以刘邦之疑.仍不会再让韩信领兵,但因有亡国灭种的考虑,
韩信还会有献策的机会,,当时是汉弱匈奴强,但有韩信在此,匈奴占不到便宜.
汉朝初年的弱是有史记载的,宰相大臣上朝,没有马匹拉车,是牛车,当时经过秦末和汉楚的连年战争,皇家卫队想找到一色的马匹充数都难.战争是国家实力的具体展现,而不看人口多寡,匈奴当时正是势力大张的时候.所以汉弱匈奴强是客观现实.
但秦始皇年代不是这样,一是始皇时军力强盛,能打仗的将军太多了,蒙括还不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汉初刘邦找茬杀了众多功臣,军队战斗力直下,国家的经济法制建设都还不行.
众多古代战史证明,步兵部队战胜骑兵部队最有效的武器是"弩兵",以弓箭部队和骑兵部队的配合,能有效的杀伤骑兵,蒙括时的秦军驱逐当时还不强盛的匈奴,是多兵种作战的方法,以后,大军不可能长期驻守无城防的野地,上书始皇,建议修长城作永久打算,所以,蒙括是秦和以后长城的创始人和修建者.
韩信作为颇有见识的军队统帅,蒙括能做到的,想必作的也不会差.

很可惜,当时韩信被拘,已经不被刘邦重用了,中国的和亲政策也开始了。
第2个回答  2018-11-03
没有韩信也一样能打得过匈奴,根据夏侯婴传,汉军白登解围後,与匈奴还有战斗「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可见最後汉军应是击败了匈奴。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以宗室女假称长公主,远嫁冒顿单于,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没比过。
在战争中,人才当然非常重要,但其它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同样重要。兵书之祖孙武,也不是只将楚国战败,而后隐居生活吗?就象卫青,霍去病,如果不是在各方面条件俱佳的情况下,恐怕也不是能战胜匈奴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没比过。
在战争中,人才当然非常重要,但其它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同样重要。兵书之祖孙武,也不是只将楚国战败,而后隐居生活吗?就象卫青,霍去病,如果不是在各方面条件俱佳的情况下,恐怕也不是能战胜匈奴的。
一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
平城之困时,韩信已被降为准阴侯,已不被信任,哪敢安排他去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