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大学和专业?

如题所述

一、资源评估
各位考生在选专业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评估,可从两方面入手:
1. 自身资源评估
选专业首先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如果专业意向不明确,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能力、价值取向等个性特质,在还有选择权的时候,基于个人特质做出专业对口的选择。
学习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专业,才会对这个专业高度投入,毕业后才更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在工作中才愿意持续钻研精进,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2. 家庭资源评估
选专业同时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人职业组成和家庭社会资源等因素,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发展。
对高收费专业(比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软件类专业、民办高校专业),一定要结合家庭经济情况慎重填报。
家人职业组成一般会对考生选专业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医学世家和教育世家,考生选择学医和从教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长期耳濡目染之下,职业认同感更强。
家庭社会资源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考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取向,如果你的家庭在某一行业有一定资源,在选专业的时候充分发挥家庭资源优势,可以考虑定向专业,因为你选择这类专业可以得到非常专业的指点。
二、专业探索
各位考生在选专业之前,一定要对该专业进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的录取条件。很多专业都有限制性的录取条件。
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会计学(ACCA)专业不进行调剂录取”、“口腔医学专业由于学习、就业的特殊性,左利手(俗称左撇子)的考生谨慎报考”等规定。
明确了专业在招生时的有关规定,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效避免和专业录取时的冲突。
2. 专业的调转条件。不同高校对调转专业要求不同。
3. 专业的课程设置。了解准备报考的专业在未来的四年里要学习哪些课程,对自己和这些课程进行一个评估。
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化学关联很大的、 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尽管文理兼收、但基本都设置有数学类必修课程。
通过搜集课程设置信息,可以清楚自己是否胜任该专业的学习,做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4. 专业的性格匹配。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人格特质要求也不相同。
比如,师范、文秘、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人际沟通和与人打交道能力,建筑、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都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制图能力和一定的美术基础。
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往往不胜任或者不能得到高分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因为人格特质不匹配造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