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调查报告该怎么写?

如题所述

我的家史调查报告范文:

1、说起家史,大概是传统思想的原因,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爷爷奶奶家的那些过往,其实,不止是爷爷奶奶家,外婆外公家也还有那么多的历史等着我去探寻呢。

说起爷爷奶奶,在我眼里,爷爷奶奶家便是中国传统农村的农民家庭的代表,以农作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构成经济收入;在思想文化方面,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农民,知识层次较低且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较深。

关于爷爷奶奶家里的事情,我了解得并不多,我并没有和他们一起长大,而他们的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又比较严重,和女孩子大多是不大亲近的,所以关于那些爷爷奶奶家的故事,有的是偶尔回老家时听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提起的,而更多的则是听爸爸妈妈提起的他们的年少时光。

爷爷奶奶家祖上历史的故事不多,关于祖上的迁徙,关于我只看过一眼的族谱,那些甚为久远历史我无从得知。而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一些关于他小时候一些事情。

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家庭条件是比较差的,上学的时候带的饭菜都是很简陋的,能改善伙食的时候大概也就只有家里来客人和过年过节的时候了。由此可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模式是较为单一的,经济水平较低。

爸爸说,作为当时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的孩子,唯一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方法就是考上城里的大专了,在那个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区别分明的时代,只有考上大专才能将你的户口迁入城镇,分数考低了上不了大专走不出农村。

分数考高了上了高中分数线爷爷奶奶家这种普通农民还有几个孩子的家庭是绝对供不起一个孩子读高中的,而我爸爸就幸运地成为了“鲤鱼跳龙门”的一员,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上进得以在城市安身立足,不得不说,爸爸是无比幸运的。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大,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不仅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在教育方面也落后于人,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断拉大城乡差距。

讲起爷爷奶奶,我更多了解的是我爸爸小时候的故事,而对于家族更为久远的历史,我对外婆外公家的理解却更多。

说起外婆外公家的家史,我也是大多是听起家里人说起的。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外婆外公的结合是不是父母之约媒妁之言,总之听妈妈说起外婆外公并不是自由恋爱走向婚姻的,但在妈妈的口里,外婆外公是十分模范的一对夫妻。

外公是一名教师,平日里都不在家,外婆独自在家照看农活和照顾家庭,外婆和外公有七个女儿一个儿子,外公在外工作支撑家庭,而外婆则操持家务和农活,也是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中国家庭。在妈妈眼里,外婆外公属于那种最为平淡的小幸福。

虽然家境清贫,但外婆外公之间的相处中的生活点滴小事总能打动人心。外公工作日都在外面学校教书,周末才会回家,而每次快到周末,外婆都会提前早早地去从井里把水打回来放着,体贴外公平日的辛苦,不想让外公做体力活。

从外婆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勤劳坚强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她们平日里操劳不断,独自扛起一个家的一片天,不仅如此,她们还坚强善良,对家人用心去守候,用心去呵护。

和爸爸上的大专不同,妈妈上的是技校,其后进而留在了技校附属的国企。这样看来,在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对大量普通老百姓而言,就业主要靠的还是技术。相比上一辈基本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婚姻,我的父母是通过自由恋爱走向结婚这一步的,思想风俗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我这一新时代青年,回顾家史进行对比,不得不说我是家里经济条件最好,受到的思想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经过了改革开放的革新,老百姓的家庭条件普遍提高,于我而言,至少我的成长从不缺乏物质粮食,家里的伙食一向是荤素搭配、健康合理,不愁吃喝。

相比爸爸妈妈那个荤腥都只能等过年时候的鱼头,下了晚自习去烤虫子的生活,不得不说是很幸福的了。说起思想教育,不得不说,我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思想比老一辈的思想要开放活跃得多,论起教育水平,在家族里,我们这一辈无疑是受到的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

且不说个个大学本科毕业,读研读博的更是大有人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

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幻,历史前行的车轮从未停止前行。

2、我叫郑淇文,新世纪初出生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的同安区,听说过吧。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族成员从福建的北端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南端,还有在北京、广东的。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

我的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据说都是非常勤劳、朴实、热心的农民,到我爷那代,爷爷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爷爷生了3个男的,一个女的,由于家里孩子多、家庭贫穷、生产队干活劳动力少,爷爷不得不放弃教书这一职业,回到农村老家参加了生产队的生产,以供养家糊口。

后来爷爷又在农村老家开了一个小卖铺,才能慢慢供起几个小孩上学。老大即大伯,听说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我爸爸是家里老二,据小叔说我爸爸非常的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孩子王”,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读到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同爷爷说他不想上学了。

爷爷当然不会同意坚持要他去,后来学校的老师还到家里来,说我爸爸的学习成绩不错,辍学就可惜了,可是再怎么说他也不想上学了,于是爸爸初中没毕业就走上社会了,其实后来他还是很后悔的,有时常说当年书读少了,如果多学些也许现在发展得会更好的。

听我爸爸说辍学后不久,1991年当时口袋只有四十多块钱,就只身一人来厦门奋斗,那时从老家到厦门交通非常不方便,两天才有一趟车,而且要开二三十个小时才能到厦门(不像现在快铁三个小时就到了,变化真大)。

到厦门后人生地不熟,从最初的打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艰辛,也许正是因为养成了父辈的勤劳、朴实、爱动脑筋的习惯,爸爸面对困难时从来不会低头,相反的他会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动脑,他总能在别人解决问题前把事情处理好。

他心胸宽广,明白事理,真诚待友;爸爸在发展自己事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忙,但他也帮助过非常多的人,家乡的父老乡亲有到厦门来都会看望我爸爸,我爸爸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比如帮他们找工作,处理些困难或者回老家时给买张车票之类的。

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兄弟;爸爸对待年长的人都是非常讲礼貌的,比如在饭桌上会给长辈夹菜,走路时扶着老人等等,对待父母更是没得说,听小叔说爷爷以前生病都是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给付的医药费,坚持把爸爸治好,小叔读书也是爸爸供的学费。

小叔现在是一名干部,在北京上班,也是老家目前唯一的一名研究生,小叔说就是因为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他才能去读大学,今天才能成为一名干部。

爸爸是我们家的支柱,因为爸爸的勤俭节约、勤劳朴素,还有他的聪明才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1997年有了我的妈妈,妈妈是一名漂亮、勤劳、待人诚恳、为人善良的好母亲。

1999年爸爸在同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1999年有了我,2004年又增加了我的可爱妹妹,我们一家四口非常的幸福,相信以后会越来越美好的。

纵观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爸爸则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