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白绢病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如题所述

花生白绢病多在成株期发生,前期发生较少,主要危bai害茎基部、果柄、荚果及根。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植株茎基部被病斑环割而死亡。在高湿条件下,感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丝束所覆盖,然后扩展到附近的土面而传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斑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3厘米~7厘米的表土层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6年,尤其在较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更长。病菌也可混入堆肥中越冬,荚果和种子也可能带菌。病害在田间主要借助于地面流水、田间耕作和农事操作进行

传播,传播距离较近。该病害一般田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连作重茬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花生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因此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②轮作换茬

花生白绢病是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田间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5年轮作,可大大减轻田间病情。

③适时推迟播期

据报道,花生适当推迟播期5天~7天可明显降低白绢病的发生。

④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锌肥、钙肥和生物菌肥,既可调节花生植株营养平衡,提高抗性,又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抑制白绢病菌生长。

⑤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深耕深翻

花生生长季节及时拔除发病枝叶或整株,烧毁病残体,以减轻病菌积累和传播,控制流行速度和程度;秋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进行深耕深翻,将菌核翻入深层土壤,以消灭菌源,可明显降低翌年田间病情。

⑥药剂防治

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25%~0.5%的50%的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10毫升~20毫升+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1克,兑水100毫升~150毫升拌种10公斤~15公斤,减少种子带菌率,有效预防土传病害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发病初期可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安万思、金有望等)悬浮剂3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药剂。每隔7天~10天喷施一次,连续淋灌2次~3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花生白绢病为害症状和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2个回答  2021-03-11
病原体在土壤中或带有菌核或菌丝的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推迟播期进行轮作,推迟5-7天,可以明显减少白腐病的发生。
第3个回答  2021-03-11
原因:高温多雨,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连年重茬,种植密度过大,土壤带菌。防治:轮作,忌连作,最好间隔三年以上。
第4个回答  2021-03-12
花生白绢病多在成株期发生,前期发生较少,主要危bai害茎基部、果柄、荚果及根。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植株茎基部被病斑环割而死亡。 花生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因此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