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的?

其实我感觉这并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体现,一个个天使般的面孔背后却是一个恶魔👿👿,值得去深思值得去改变

截至目前为止,29万人评分后《少年的你》豆瓣评分留在了8.4分。顶流、抄袭、撤档伴随着这部电影的票房不断攀升,成年的毒鸡汤的灌输、青春期的懵懂、校园霸凌的题材、流量明星的加持推动《少年的你》持续升温。

少年的成熟

成年的成熟

电影围绕“少年”二字叙事,少年的固执、少年的懵懂、少年的成熟、少年的坚强、少年的接纳,深深地抓住了少年群体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少年叛逆的以恶制恶、少年无助的隐忍承受,无不吸引着观众的共鸣,因为大家都有慌慌张张的少年。青年的亚文化包含着对社会秩序的颠覆,正如小北和陈念以为可以走出去的固执。

始于少年但不止于少年,“成年”与“少年”的对抗也是影片着力刻画的点,少年如你,成熟是“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而成年如他,长大是猝不及防的跳水,少年的你再怎么反叛,也终将明白成年的你保护不了世界,我也保护不了你。太多少年、受害者,看完电影大哭一场,但一记重拳打在了海绵之上,再痛苦的共情,抽离出来后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演变成逃离般的“佛系文化”、“丧文化”,被商业收编,演变成青年的犬儒主义,变成了不反抗、不变革的“吃饭的哲学”。

很难说现在是更好的时代,还是更坏的时代,互联网确实赋权给我们每个人,2017年牛津词典有个词叫做“青年震荡”,指的是年轻人对文化、政治、社会变革带来的重要影响。青少年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大于先前的每一个时代,但也不乏“从对抗到缓和、从抵抗到收编”的青年亚文化的演变周期。《少年的你》把部分少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亮出来,你看到的可能是反叛,也可能是妥协,可能是收编,也可能是突围,“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没有确切的定数。

集体记忆

青春共同体的认同

电影的开篇高考倒计时60天出现时,朋友打趣地和我说,这电影应该在考研倒计时60天的时候上映。如高考一般的应试教育,贯穿中国式孩子成长的始终。以典型的高三生活开篇的电影勾起了少年当下的集体记忆,嘈杂的晨读声、凌乱的作业本、根据排名换座位、争分夺秒的时光,电影再次建构了校园青春最具共情能力的社会场景,青春也许本不相同,带着各自的色彩,但这种逆天改命的学习高于一切的当下场景,勾起了每个人奋斗史上的一段往事。考试是少年的集体记忆,高考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媒介事件,应试题材的电影带着竞争的残酷与强大的翻盘的渴望、夏天燥热压抑的紧迫感和青春失序的成长,总能勾起回忆。

如今的你可能已经失去了高考那一次珍贵的捷径,但正在为梦想而努力的你、在走廊背书的你、看过五六点钟日出的你、学到崩溃还把事做完的你,虽然残酷,但却是相对公平,要带着陈念娇小身躯下的强大力量完成这场马拉松,换来一个更好的转折点。

真·影后

真·顶流

周冬雨是“真影后”,开挂的始终在线的演技,从文艺青年到小清新女神、学生情人是转型、再到叛逆女孩是升华、最后到毫无安全感的陈念是颠覆,没有原生体验的演员凭借对人物的直觉,飘忽不定的眼神、一步一顿不平衡的体态、全程素颜的脸、绝望与无助的沉默、无力招架的脆弱,都是陈念对这个世界已经漠然的心理外化。

易烊千玺是“真顶流”,当然带着巨大流量的四字弟弟也并没有整段垮掉的耍帅,而是遇强则强完美地变“小生脸”为“剧抛脸”,带着极大的领悟力和对作品的态度,演出了小北硬碰硬的外表下柔软的内心,诠释了“演员易烊千玺”。

《少年的你》关键词必然少不了“四字弟弟我可以”,匆匆上映至今都还在带着易烊千玺的热度,顶流的粉丝经济的运作也为《少年的你》积累了一波潜在受众,电影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简单粗暴的关注度越高、盈利也就越高的胜出模式和评判标准。《少年的你》零宣发上映,粉丝几乎承担了所有的线上宣传任务,粉丝深谙传播规律,赠票各领域KOL进行抽奖,实现了《少年的你》病毒式扩散的强大的宣发矩阵,最大限度增加了电影的曝光度,也让更多的路人走进电影院。当然易烊千玺实力派演员可圈可点的表现也让更多的人“路转粉”。昨日的长文也让《少年的你》又一次荣登热搜榜榜首。

“艺术真实

现实真实”

《少年的你》讲了什么?讲校园暴力、讲爱情、讲奋斗、讲青春、讲人性、讲成长,说什么都不为过,说什么又都有所匮乏。这部剧引起那些共情,可能是来自高考的压力的集体记忆,可能是来自少年的你残酷真实的经历,可能是源于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思考,方方面面。虽然说影片最终定格在易烊千玺对共同抵御校园暴力的呼吁之中,但每一个看到电影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可以共情的点很多,导演把最戏剧性的点拿出来放大,大到整部电影剩最多的是特写,关于陈念最后的自首翻盘、关于老杨警察想对郑易表达的情感、关于魏莱父母对公权力的影响以及魏莱的人格转变,也许是限于篇幅,也许是表达手法,其实导演没有把每一个点都拍到位,但有必要吗?也确实没有必要,大家的一生都太过匆忙,没有人能够每一帧都活得明确到位、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确实不论阴影还是阳光,都是源于现实,以现实为打底,表达了很多戏剧性的画面,但艺术永远高于现实,除了放大的校园暴力,这剧里的一切太过美好,照进阴影的阳光太过绚烂,一个110就换来一个用生命爱她的男孩子,这爱情太过耀眼也太过不真实。最现实的现实是有些受到校园霸凌的人会隐忍、会失去自信、会怯生生地看世界,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遭受着什么,以为这才是正常的世界。

有些人默默坚持着,熬出来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永远带着难以愈合的伤疤,

有些没能坚持下来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的只是选择性遗忘了,不是原谅,只是算了。

没有那么灿烂的笑容、没有永远在身后的小北、没有把砸过来的球扔回去的勇气,甚至没有以恶制恶的能力。

抄袭的垃圾

永恒的影象

不得不说《少年的你》爆红,有流量的推波、有演技的加持,但这并不是这部剧保持口碑的唯一原因,始于流量和话题,陷于整个剧组的努力。拍摄,全剧基本采用手持拍摄的方式,还原真实看世界的视角;剪辑,蒙太奇的叙事手法,镜头的拼接创造了独特的时空情节;导演,深度挖掘人物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画面,巨大特写的面部情绪表现,承担风险也有所获益。为了给予青年演员最大的勇气,整个剧组陪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理了寸头,对艺术的执着其实让人动容。

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是命运多舛,被迫退出柏林电影节、上映前火速撤档、原著被爆抄袭,不断带着镣铐跳舞。很多地方看似逻辑混乱是否是这样的把关带来的删减而导致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最原始的创作内容更加丰满,更加深刻地剥开了人性丑陋的外衣,有些人感受到了镣铐下优美的舞姿,称它为“永恒的影像”带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有些人看到了镣铐的枷锁,称它为“抄袭的垃圾”不配拥有过誉的评价。

现阶段文化产业优质内容的匮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版权所有的问题,也是互联网的开源共享和复制的低成本带来更多版权侵犯的问题的反思。基于一定流量的IP本身能够为电影带来一定的受众,因而越来越多的IP改编开始出现。但基于抄袭、融梗的IP,电影改编的越好,只会给原创作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与东野圭吾《白夜行》、《嫌疑人X的现身》、《恶意》等作品极高的相似度也为《少年的你》带来了争议。不是有了好的IP就能产生好的衍生价值,下游环节的惊喜开发与创意呈现也十分重要;同样,不能因为好的电影改编就容忍原著的错误,不能否认电影改编的用心和演员的演技,但更不能剥夺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少年的你》两种结局,保留了希望与阳光的那一个。“你往前走,我一直在身后”,即使生活在阴沟里却仍然要仰望星空,像石缝中开出的雏菊。人类的悲欢虽不相通,但我们还是可以温暖相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3
对现实问题的直面关注,在国产片中十分少见。该片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
第2个回答  2020-06-06
新时代,新地府txt+广播剧 (景向谁依 糖醋排骨),只要我一个人知道就好啦
但是如果说什么司汤达《红与黑》、纳博科夫《洛丽塔》等等
第3个回答  2020-03-30
反应了当代校园的暴力倾向,给家长们一个反思的机会。
第4个回答  2020-03-30
这是一部表现出了校园欺凌的一个电影。在饱受欺凌后,有的同学选择了默默承受,有的做起了他们的小跟班,也有的做起了反抗。
其实霸凌的事件在中小学中比较容易出现,但是也是出现概率相对不高的事件,所以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问题,或者认为小孩子之间能闹出多大的事情,没有重视起来。这个电影通过一个极端的(触犯法律)案例呈现给大众,让我们进行反思,去重视,去关注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问题。
对于霸凌或者被霸凌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良好的沟通,当我们无障碍沟通能进行的时候,才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后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