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清华风物》之“校训”


在清华校园里,刻写最多的石碑就是校训了。清华东门的青石,主楼大厅的正壁,老图书馆的正厅,大礼堂的正额,还有工字厅前的草地,清华学堂前的石碑,都能看到这八个大字。
在一次“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的全国调查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典范,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因而名列榜首。
1914年11月的一天,曾为增进中华国力而殚精竭虑的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那时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它的营养滋养着一代代的清华人,刚健自强、容载万物,爱国奉献、造福社会。
抗战爆发期间,清华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参军抗战。1932级毕业生沈崇诲在和日军空战时,炸弹投光后毅然驾机直冲,与敌舰同归于尽,年仅26岁。
著名学者朱自清,辞世前一身重病,但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人自觉担负民族重任,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在受到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14人来自清华。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献了青春献终身”是他真实的写照。
两院院士张光斗,毕生为国家水利事业沐风栉雨,年近90岁还奔波在三峡大坝工地上。
对新生代的清华人来说,校训精神仍然是他们奋发有为、心系天下的强大精神动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校训碑前这些朝气蓬勃的身影,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成长、一种信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0
希望对你有帮助: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第2个回答  2020-04-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