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准则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根据观测数据对一个量(参数)或者同时对几个量(参数)进行推断,是估计问题。例如,通信工程中的信号参数和波形,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时延和瞬时波形;地球物理中的异常发现、估计等。这里,无论对何种量估计,都必须根据观测值进行估计,而观测存在观测误差(或者把观测误差看成噪声),虽然被估计的参数是确定量,观测数据却是随机的,由观测值推算出的估计量存在随机估计误差。因此如何判定估计方法的好坏,是统计估计的基本问题。

假定对随机变量x观测了N次,得到N个观测值:x0,x1,x2,…,xN-1,希望通过这N个观测值估计参数a,称a为真值,它的估计值用

表示。

是观测值的函数,假定该函数关系用f[·]表示,即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估计误差用ea表示,

,这里

和a都是随机变量。作为随机变量,它存在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设

的概率密度曲线如图1-3所示,图中a是要估计的参数,如果估计值

接近a的概率很大,则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估计方法,图中P1

)比P2

)要好。一般来说,一个好的估计值,其概率密度曲线必须窄,且比较集中在其估计量的真值附近。

图1-3 估计量的概率密度曲线

通常,评价估计性能好坏的标准有以下三种。

1.3.1.1 偏移性

令估计量的统计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为偏移B,即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如果B=0,称为无偏估计。无偏估计表示估计量仅在它的真值附近摆动,这是我们希望的估计特性。如果B≠0,则称为有偏估计。如果随着观察次数N的加大,能够满足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则称为渐近无偏估计,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经常有的。

1.3.1.2 估计量的方差

如果两个估计量的观察次数相同,又都是无偏估计,哪一个估计量在真值附近的摆动更小一些,即估计量的方差更小一些,就说这一个估计量的估计更有效。

如果

都是a的两个无偏估计值,对任意N,它们的方差满足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式中,

则称

更有效。一般希望当N→∞时,

1.3.1.3 一致性——均方误差

在许多情况下,比较两个有偏估计值是较麻烦的。偏移较小的估计值,可能有较大的方差,而方差较小的估计值可能有较大的偏移,此时使用与估计值有关的均方误差会更方便。估计量的均方误差表示为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如果估计量的均方差随着观察次数的增加趋于0,即估计量随N的加大,在均方意义上趋于它的真值,则称该估计是一致估计。估计量的均方误差与估计量的方差和偏移的关系推导如下

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

该式表明,随N的加大,偏移和估计量方差都趋于零,是一致估计的充分必要条件。通常对于一种估计方法的选定,往往不能使上述的三种性能评价一致,此时只能对它们折中考虑,尽量满足无偏性和一致性。下面讨论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的估计方法,均假设随机序列平稳且具有各态历经性,集合平均可以用长时间的时间平均代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