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格

如题所述

“人格”指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的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中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健康的审美人格呢?
  一、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处处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中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差,他们喜欢模仿别人,尤其是自己的老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要以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仪表情态、衣着服饰、师德修养、精神面貌等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模范,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学生身上发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往往会以班主任为标准,在同班主任的比较中自省。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审美的教育,班主任先要优化自己的人格,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例如:要求学生早到校,自己就不能迟到;要学生讲文明,自己的谈吐就要文雅;要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就要身先士卒。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班主任要比学生做得更好。其次,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班主任还要与时俱进,苦练内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用渊博的知识去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成为学生仰视的文化泰斗,让学生产生心灵崇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使学生“信其师而乐其学”。
二、别出心裁,开展多种形式的审美教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人格审美教育,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课组织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具有美感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展演唱会、朗诵会、演讲赛等活动,结合时代特色,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重点突出“美的祖国、美的家乡、美的校园、美的青春、美的生活、美的心灵”等主题,使活动愉悦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可以开展书画、集邮、摄影展览,让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我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并且举行了“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什么样的人格最美”的讨论,学生谈保尔、海伦·凯勒、霍金,谈《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气节,谈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在奥运圣火传递和5·12地震发生时组织学生及时收看新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积极奋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美、意志美。
三、和谐发展,引导学生个性特征的审美化
学生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各不相同。为了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班主任就要用美的观点引导学生在鉴赏美的同时创造个性特征的美。随着多元文化的涌入,学生对美的认识也出现多样化。有的学生片面认为与众不同的、新奇的、时尚的便是个性美,于是班上就有留长发、染色、烫发的男生,穿着怪异的女生。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我在班上开展“什么样的打扮才是个性美”的辩论会。甲方的观点是“与众不同的便是美”,乙方的观点是“个性美主要指人格个性化的美”。通过公开的辩论,学生达到了统一的认识:时尚新奇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美要分场合,要与周同的环境协调和谐。对他人不礼貌、胸无大志、办事无主见、盲目跟风不是个性美;相反,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拼搏、把爱心献给社会、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的人是美的。美的个性不在于内向与外向,更不在于外表超群出众,而在于心灵美、素质美、人格美。班主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美化心灵,规范行为,构建良好的审美人格。
四、把握方向,引领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时,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期望时,就会更尊敬教师,努力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仿效教师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因此,育人需要有对教育对象的信心,以乐观的期待给学生以人生的方向、目标和追求,传递智慧的、向上的、克服困难的力量,让学生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氛围中,自觉努力,求真向善,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