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倭乱中为何邓子龙没多少人知道而李舜臣却被捧得很高?

如题所述

鸣梁海战,朝鲜人对外号称十二条船击毁日军近百条战船,歼敌八千人,还拍出来电影鸣梁海战,票房也不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场海战以及李舜臣的知名度。然而事实上呢,这场海战首先没有太多决定性意义,此战结束之后日军只是暂时退却,后面依然是一路平推,端了李舜臣的海军基地,日军陆军也是一路猛进打下汉城,迫使朝鲜国王跑到了辽东。

李舜臣当时确实只有十二条船,但是后面还有一百多条改装民船。而日军的三百多艘船里,战船只有一百三十艘,后面是二百多属于补给船,但是到了电影里,就是李舜臣孤零零的十二条船面对遮天蔽日的日军舰队了。

再说后期的露梁海战,按理说那可比鸣梁海战吊多了。双方上千条参战的战船,明军各类型战船,大到百米之长,各种功能,五花八门,多种火器,兵力据说是明军约1.9万,朝鲜约7000,日军约1.7万,战斗过程也是跌宕起伏,明军老将邓子龙和李舜臣的一部拦截撤回日本本土的部队时遇日军主力舰队被围,邓子龙七旬高龄还率领部下与日军肉搏,最后反而被友军(李舜臣军)误伤身亡,李舜臣去救结果也阵亡于此(在龟船里被流弹打死),然后明军反包围日军,最后剿灭日军主力,歼敌1.2万。

由上可知,这两场战役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可是李舜臣最后几乎就是韩国海军战神,而邓子龙呢?又有多少人知道。

小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当时明朝并不以打败日本为荣,只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史书和民间没有重视。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有什么好吹。

鸣梁海战对于当时的高丽来说,确实是在抗日最艰苦阶段朝军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胜,击毙了一位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就算不能转折战争形势,也很大程度提升了抗日军民士气!

高丽那边不可能把主要战功为中方的战役拿出来吹,而且李舜臣是朝鲜半岛历史上唯一一个能拿的出手的名将,韩国不使出举国之力来吹他吹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