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持内心宁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三、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纳兰性德《渔父》
  四、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五、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晏子春秋》
  六、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八、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渔父》

    清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7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诸葛亮

释义: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释义: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释义: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释义: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8、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10、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1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1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1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14、狗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1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释义: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