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被誉为荀卿,其著作《荀子》共32篇,是著名的教育家,韩非和李斯皆为其门徒。他提出了“性恶”理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反对迷信,对儒家学说有所发展。
荀爽,字慈明,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名门,父亲荀淑是荀卿的第十一世孙。他被誉为“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以才学出众闻名,著有《礼》、《易传》等多部作品,被称为硕儒。
荀悦,字仲豫,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才智过人,幼年好学,因《申鉴》对现实政治的深刻见解和对时弊的讽刺而被赞誉。他的文章风格醇厚而富有讽刺意味,明代何孟春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荀攸,荀彧的从子,曾任汝南太守和尚书,以功封侯,后转任中军师。魏国建立后,他官至尚书令,对国事贡献显著。荀勖是荀爽的曾孙,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和音律学家,才华出众,参与修订法令并整理典籍。
荀淑,字季和,是“荀氏八龙”之一,因其八子才名并称“八龙”,在当时颇有名望。
荀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荀姓主要来源于姬姓,西周初期,周文王将自己的第十七子郇侯分封于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或郇叔。春秋时被晋武公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荀氏后人尊郇侯为荀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