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起源于哪里

如题所述

咏春拳起源于如下:

1、此拳法是由福建省永春县严咏春所创。

2、拳由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所创,后传于严咏春。

3、永春拳原名为永春掌,是河南嵩山少林弟子尘庵主所创,后将掌法传于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张五人称摊手五,一只摊手独步武林,后来落难于广东,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琼花会馆是粤剧行业组织,张五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

4、咏春拳原名永春拳,源于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属于南派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善禅师。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军火烧南少林,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

永春拳原本是南方小拳种,发展缓慢传播不广,能发扬光大离不开一代宗师叶问,叶问把永春拳带到香港,开设武馆开枝散叶,先后培养出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梁挺、黄淳梁、卢文锦、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

知名主持人梁宏达说:对于咏春拳这门武艺,叶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它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大概有200多万人练咏春拳,这也是叶问的功劳。他推广咏春拳,坚守武林人士的人文情怀,不肯轻易地在气节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优势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实战性强的拳术,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中线理论的中线是指由人体头顶至尾闾一线,在进攻时,咏春拳要求拳手沿着自身中线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之间的最短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也很难卸力,而且受力也较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