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告

如题所述

1.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的升级,我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特别是80后和90后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超过80%,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健康状况,发现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
3. 调研结果显示,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xx个镇,少部分分布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两路、王家等6个街道。截至2023年x月底,全区共有6万多名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从年龄分布看,x—x岁儿童有xxx人,x—x岁有xxxx人,x—xx岁有xxxx人,xx—xx岁有xxxx人;就学情况看,x—x岁的儿童有xxx人已入幼儿园(学前班),x—xx岁的儿童仅有x人辍学。
4.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亲戚朋友,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约占60%,亲戚朋友监护的约占40%。监护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约占50%,50—60岁的约占40%;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约占60%。
5.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封闭现象,他们比与父母同住的儿童更加内向、孤僻、忧郁,亲情观念较为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他人。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担心被轻视和歧视。仅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将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十分之一的儿童将心事深藏不露。
6.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严重,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乏父爱或母爱教育。亲情观念的缺失导致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强烈,希望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享受父母的关爱。调查显示,超过90%的留守儿童渴望父母回家,与父母长期生活。
7.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佳,调查中发现,他们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偏差。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好的约占40%,中、差约占各30%。他们的课余生活多数为在家看电视和玩耍,甚至有30%左右的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
8. 留守儿童的行为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儿童的生活能力和行为能力较差。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不好,衣服经常很脏,不爱洗澡洗头。只有约一半的儿童能自己做饭洗衣服,约40%的儿童只能做简单家务,约30%的儿童不吃早餐,约50%的儿童能坚持洗脸刷牙,约40%的儿童能早睡早起。
9.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尤其令人担忧,他们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超过90%的留守儿童被同学或兄弟姐妹或邻居或社会青年欺负过。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出现打架、说谎、骂人等不良行为。节假日更是监管盲区,安全隐患突出。
10. 原因分析显示,家长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他们很想将孩子带在身边,但由于自身素质不强,经济收入不高(年收入不足1.5万元的占60%以上),多数是租房住,条件较差,如果将孩子带在身边,由于工作原因也无法照顾孩子,城镇的幼儿园或学校费用相对较高,收入无法承受,因此只能将孩子留在老人身边。
11. 临时监护人如祖父母、外祖父母通常比较溺爱孩子,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满足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教与引导。另外,由于年龄相差较大,文化知识层次较低,承担起监护和养育的重任较为吃力,特别是同时监护几个孩子时,更显力不从心。
12. 亲朋监护型的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通常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业成绩,以及向家长交代,很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精神上的需求。他们担心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或出现意外,也不愿意影响与家长的关系。
13.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很少回家,与孩子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内容也仅限于生活方面或嘱咐好好学习,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有的父母甚至常年不回家,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亲情关系出现障碍。
14. 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和居住条件限制了打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受户籍制度和城市生活条件等的制约,即使有接子女共同生活的愿望,也无法解决子女面临的具体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