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梁思成护京梦碎?

如题所述

1950å¹´2月,梁思成和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提交了《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不想,“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 

之后,梁思成退而求其次,开始为保护北京古城墙与牌楼四处奔走。

他曾这样描绘北京老城墙的改造:“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10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可反对声不少。由以下几段可窥当年辩论一斑:

毁方:城墙是古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其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理应拆除。

梁:那么,故宫不是帝王的宫殿吗?天安门不是皇宫的大门吗?这一切建筑遗物虽然曾为帝王服务,被统治者专用,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杰作,今天已属于人民大众,成为民族的纪念文物了。

毁方:但是,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

梁: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为小区域的办法。城墙正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而当国防上需要时,城墙上还可利用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代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任务。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墙。人民政府所规划的大北京市界已21倍于旧城区,政策方向早已确定,旧时代政治、经济上的阻碍早已消除,我们不应再被心理上的一道城墙所限制、所迷惑。

毁方:城墙阻碍交通。

梁:只要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城门即可解决。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上,控制车流,引导汇集在几条主干道上,正可利用适当的城门位置导向。

毁方: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

梁:城墙除1米厚的砖皮外,内皆灰土,总数约1100万 ,以20节18 车皮组成的列车日运一次,需83年才能运完。这一列车,83年之中可运多少有用之物?废物体积如十一二个景山,安放何处?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如此浪费人力,同时毁掉一件国宝文物,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

可是,类似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起初还属于正常的学术观点的分歧,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升温,不可更改的决策,彻底淹没了他的建议和憧憬,回报他的是一场批判运动。

最终,梁思成总算没有被“批臭”,但是,北京古城不幸地被拆毁了。

所幸,在他的努力下,今天我们还能看见的北京古城最为重要、精华的位置——北海团城终于幸免。 

专栏作家马鼎盛曾经撰文称,49年建政之初,市长彭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梁思成说:「毛主席希望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梁思成大吃一惊,他认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应该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后来,梁思成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占祥共同完成长达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内容主要有两条:一是主张全部保存城区所有的房屋,不同意在北京内城、外城建设新楼房和新工厂,旧城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为一个历史博物馆;二是建议北京新行政中心建在月坛以西、公主坟以东一带,以五棵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北京。形成一个多中心又有限制的市区,既保护了旧城,又促进各自区域内的职住平衡,降低长距离的交通量。史称「梁陈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