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当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及时组织对有

如题所述

可对以下范围的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1) 厂址及环境条件:对厂址地质、地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条件进行分析。

(2) 厂区布局:生产、管理、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品等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厂区道路、货物装卸区等等。

(3) 建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及装置:①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等设备及其备用、控制、操作、检修、故障、失误等紧急异常情况。②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③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操作、静电、雷电。④危险性较大的设备、高处作业设备。⑤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危险品、温湿试验装置、钻床、气泵等。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⑧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6)流动或临时作业场所:工程施工场所、技术服务场所、车船等交通工具。

四、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害因素辨识的第一个关键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个关键是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其基本方法有:

(1) 本分析法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指导书”,对照危险分类和事故类型、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潜在的危害。例如:某班组进行线路的焊接。其潜在的危害有:A、使用电烙铁产生的烟雾对人的危害、漏电对人的危害、高温的危害。B、人体的静电对IC芯片危害。C、用手工进行管脚成形时对手或对元件损坏,等等。(若用锡炉来浸板;那么锡炉的漏电、高温、烟雾,助焊液蒸发(易燃)等等因素对人危害或环境的影响等。)

(2)工作安全分析 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风险程度。在识别过程中要,要考虑作业活动信息和存在的各种类别的危害。步骤可分为: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进行危害辨识→危害汇总→定期检查和回顾。

(3)安全检查表 对某项作业活动、某个工作系统、某种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结合运行经历,归纳、总结所有的危害、不符合,确定检查项目并按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就是安全检查表法。

(4)预先危险分析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性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风险程度。主要是依据同类作业活动或工作系统过去发生过的事故经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风险程度。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的项目有:①危险物品;②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③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④影响控制安全性的重要的命令和响应;⑤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⑥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对于一个作业活动,分析各个环节各种可能的失效类型对作业活动目的影响,或者对于一个工作系统,分析各个子系统、设备、元件的各种可能的故障类型,对工作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危险。

(5) 利用经验 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来进行危害辨识。

五、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很大的特征。目前,国际上己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域重大危险源两种;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四大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