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正常人都知道绕道,为什么还要修?

如题所述

马奇诺防线在hunspach 这一段的工事。很坚固!很难啃的。马奇诺防线开始设计是包含比利时边境那段的,可以说这名设计者还是考虑非常周全的。后来比利时强烈反对,政客们觉得防德国就成,考虑和比利时的两国关系,就只建了后来的那一段,给希特勒留下可乘之机。

以当时的条件,能修出这样的工事。很多地区都画好了区域,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很方便就能通知到炮兵等。每一个连级都有多块专门的黑板和地图(不少于10块)。但也寻思这样都被德国佬揍的半身不遂?法国也太菜了。这个修这防线就是为了让德国人多花3-4周,好让德国人绕道。让法国有时间集结兵力。或许你会说这是法国人的嘴犟,不肯认输。不承认没有用。但日过你们一路到敦刻尔克的时候,才突然理会到,这防线的用处,北部法国一马平川,最多只有30-50米高的土丘,只有修防线才能迟滞德国的进攻。法国的想法没有输,输在了科技的进步上。一战的坦克速度只有5公里每小时,而二战的坦克每小时很轻松的30公里。还有卡车的大量装备。部队行军远超出修防线人的想象。就像公元2000年你,能想象5G的网速有多快吗?所以,法国输在了科技的运用上,而不是战略的布防上。

马奇诺防线发挥了作用的——让德国不得不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方向发动攻击 ,而只要打了这几个国家,英国就必然会被拉下水参战,随之美国肯定也会卷入进来,法国就坐等最后的胜利就是了。

最讽刺的是,德国这场闪击战让后人记住了曼施坦因和德国的装甲集群,却忘了装甲集群和机械化作战先驱其实是法国人提出的,没错就是戴高乐和勒克莱尔这两个法国陆军中的变态人物,而直到39年二战爆发,法国陆军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没错,比德国还高,所以法国人真的是被保守的甘末林坑了。它像一道横在马路上的铁蒺藜路障,目的不是抵御你的冲撞扎伤你,而就为逼你绕道,一绕道必经过英国好基友比利时境内,因此,造成一打法国必同时攻打英法两国的局面,法国的霞飞还是有头脑的。

法式思维与中式思维很有些一致的地方,就是自欺欺人成分很多,越是优势,心态越是自大,结果越是失败。相信以往的经验,理性思维能力很差。迷信一招鲜吃遍天。

马奇诺防线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让德国不得不从法国东北部的比利时方向进攻,然后将英国拖下水;否则,假如没有马奇诺防线,德国必然从法国东部全面进攻,英国肯定会观望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直接参战,这时法国本土就陷入全面战争了。

法国人在修建马奇诺防线时也没指望一个防线就万事大吉了呀。法国的目的很明确,通过马奇诺防线,来迫使德国必须沿着一战的路线从比利时进攻,英法联军在此构筑防线等候就行了,事实上马奇诺也发挥了他的作用。

马其诺防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防线,也是一个屯兵的要塞,比如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法国部队就是从马其诺防线,也就是法国东部向德国推进的,只是推进速度很慢而已。在一个呢,修建马其诺防线的时候确实有计划修建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这一段的,但是遭到了法国的盟友比利时的反对。而且法国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德国绕道比利时荷兰进攻法国,英法可以吞兵在比法边境,堵住这个缺口,在当时反法西斯战线还没形成的时候,德国入侵比利时和荷兰,可以为法国和英国赢得更多正当性,把自己放在正义的一方,所以马其诺防线的修建是多方面考虑和妥协的后果,法国也为自己的自大和无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德国闪击占领波兰,英法即对德宣战,然而还是被德国占了战场主动,对于战争怪兽盖不是出于保守防御吧?比较来这样把握更大些。可能动员力量差些,毕竟防御上没占啥偏宜。如果战损占优,英法后续动员力应会跟上。

法国之所以投降,恰恰是因为猪队友英军,英军本来可以在法国北部狙击从比利时过来的德军,法军则可以从马奇诺和南方调集军队,但正是大家都吹捧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全部撤过海峡,巴黎就像一个脱光了的舞女了,不投降怎么办?(法国人的观点),不过后来最嘲笑法国的,也恰恰是英国。法国当时的兵员,武器装备,士气,厌战情绪都不支持法国打举国大战。德国在合并奥地利,捷克和波兰以后,实力已经不是法国甚至英法联盟能抗衡的了。只能说苏联的策略很成功。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使用闪电战这种战术,德军利用机动车辆快速进攻是历史上第一次,希特勒当时用这种战术也有部分是因为自己在一战时期的经历,他知道德国不能打全面战,本身国力不行,所以二战时德国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尽量做到速战速决。

说白了就是打了个战术差,英法陆军把坦克当移动火炮平台安插到师以下单位,无论从质到量都落德国太多,所有战术思想还是一战理念 ,以阵地火力与德国拼消耗,以国际关系背后捅刀比如保独德国周边国家,拉拢苏联。从这些国家实行战略登陆战略包抄,再全方位封锁德国外来资源,英法这一理念实际是执行到底了的也成功了,只不过是莽夫碰到黑马盟,美苏的战斗太出人意料辅助了英法这一固执理念的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战败了。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的列强们蜂拥而上,争相瓜分德国的利益。德国失去了海外的殖民地,还丧失了大片的国土,背负上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严重伤害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复仇的情绪在德国人的心中愈演愈烈。当时有一位政治家评价巴黎和会最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说,这不是停战的和约,而是二十年的休战书。

果然,在二十年后,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军国主义的喧嚣越来越高。昔日的那些战胜国感到了战争的威胁。法国为了防止德国的进攻,沿着法国的北部边境,斥巨资修建了一条防御体系。这条防御体系连绵不绝,法国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运用到里面,使得它拥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地上的工事有地下工事做依托,地下工事拥有完备的生活和军事设施,能够抵御外来的长期围攻。这个体系被以当时的法国国防部长的名字,命名为马奇诺防线。

不过,这条防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起到修建它的人希望的作用,它被德军从旁边绕过。在遭受背后的攻击后,马奇诺防线轻易的陷落了。从此,马奇诺防线成为了大家的一个笑柄。那么,既然都知道马奇诺防线能够被绕过,法国人为什么还要修筑这个防线呢?

这是跟当时法国军界的军事思想有关的。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崇尚的是拿破仑的进攻理论。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理论在机关枪、重炮和防御体系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于是,法国军界的军事思想又转变为防御第一的理论。法国军界认为,没有任何武力可以突破组织完备的防御体系,即便是取得了突破,也要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

因此,法国企图在未来的战争中,以马奇诺防线为基础,阻止德军的进攻。如果德军一定要对马奇诺防线突破,那么法军就依托完备先进的工事拖住德军,并以反突击击退德军。这样,战争一旦进入旷日持久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幕就会重演,德国还是必然战败。

不过,这条马奇诺防线并没有按照法国的设想修到海边。这是因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不愿意卷入战争。它们幻想保持中立就可以置身度外。因此,它们不同意将马奇诺防线修到它们的国土上。这就在马奇诺防线到海边留下了一个缺口。自然,这也是英法两国关注的对象。

于是,英法两国决定,如果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那么英法就派出快速部队进行增援。争取在马奇诺防线至海边组成一条防线,阻止住德军的攻击。结果,这给德军造成了可乘之机。德军先进攻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等英法联军赴援后,出其不意的在英法防御薄弱的阿登山区进行了突破。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德军的装甲集群就突破了英法的防御,将英国远征军和法军一部包围在了敦刻尔克。虽然英军最终乘船撤退,可是它的武器装备损耗殆尽,一时失去了战斗力。而法军的防线漏洞百出,无力再抵抗德军,只得投降。

马奇诺防线是法军落后的军事思想的产物。正是无视坦克、飞机在战争中的运用,无视新的军事思想,法国才保住陈旧的防御思想,修筑了马奇诺防线。

第2个回答  2020-10-30
二战时,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正常人都知道绕道,却仍然要修,是因为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精神面貌,而且这样能够使城市非常的整齐。
第3个回答  2023-02-21
日常军盲教育家和自媒体宣传的结果罢了。实际马奇诺防线成本低廉,消费比极高,为后面的魏刚防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要用法国光速战败来解释马奇诺的问题。
马奇诺修建从1930年到1936年花了50亿法郎,从36年至39年后续修缮又花费了11亿法郎。你以为这是一笔庞大的军费开支?同时期魏刚为5个旅进行摩托化升级,总共花费10亿法郎。之后甘莫林为法国炮兵和步兵进行日常的装备换装和维护就花了100亿法郎。实际上马奇诺防线的修缮只占每年军费开支的不到10%。61亿砸进法国的野战军里,水花都激不起来。你以为法国人不想搞机械化装甲师?法国人摩托化都玩不起,还谈何机械化。
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需要在漫长的国境上布置大量的兵力抵抗德军任何位置都可能发起的进攻。30年代的法国军费只有德国人的12分之一,即使是1940年,法国军费也只有德国1/4。财力有限,但防守的范围是固定的。修建了马奇诺,法国只需要在阿尔萨斯洛林一代布置20个师就足以抵抗德军数倍兵力。剩下的钱全部用来武装比利时戴尔河防线的军队就行了。
第4个回答  2020-10-31
二战时,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正常人都知道绕道,还要修的原因是法国执政者认为他们会从正面进攻,其次绕路的话要绕过其他国家进入,战线拉的更长,不利于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