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推翻满清后,为什么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呢?

如题所述

民国元年(西历1912年)2月,大清国隆裕太后宣布宣统帝逊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民国政府为了清除满清的影响,开始强制百姓剪辫子,并且因此产生了不少纠纷。


只是,民国确立以后,民国社会开始流行中山装。那么,为什么民国政府没有推行汉服?

洪宪皇帝的汉服龙袍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民间来说影响十分有限。毕竟对于习惯了封建帝制的老百姓来说,皇帝和大总统没什么区别。这是民国初年的客观国情,袁世凯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

袁世凯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因此,在担任了几年民国大总统以后,在民国四年开始,宣布筹备登基称帝,并计划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袁世凯为了给复辟帝制营造声势,专门身穿汉服龙袍进行祭天。但是,尽管洪宪皇帝以身作则身穿汉服龙袍祭天,也没有在民间引起穿汉服的效应。

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不愿意支持汉服。

被误解的易服

清朝入关之时,为了确定中原汉人对清朝的臣服,颁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不过,剃发和易服的推行力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先说剃发。对于清朝统治下的百姓来说,剃发的成本是负担的起的。只不过,由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因此,清朝的剃发令一颁布,就引起了汉人百姓的强烈抵抗,本来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南明朝廷,也一度因为清朝的“神助攻”而有所起色。而易服的影响范围则十分有限。


在我国古代,至少从西周开始,就存在服装等级制度。下一等级的人穿上一等级的服装,被视为僭越,是要承受很严重的成本的。并且,服装的颜色,也决定了在官场里面的地位。比如唐朝的高官,是穿紫色官服的。即:自古以来,从官僚到百姓,在服装选择上,都不具备自由选择权。清朝也不例外。

并且,清朝的易服,其实主要针对地主和官僚而言,对于广大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不论是秦汉还是明清,他们穿的都是一种叫“短褐”的衣服,有说法认为,这种短褐,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才消失。


并且,即便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力的局限,当时国内从日本进口的尿素留下的袋子,也被改造成为了“尿素裤”,当时的社会,对于衣服鞋帽,也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本世纪初年,依旧有很多人,只能在过年的时候,买新衣服。

千言万语一句话:在我国古代,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百姓的消费水平来看,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实力强迫民众更换其服饰,毕竟,客观上服装资源的匮乏,决定了这一点。

因此,在民国时代,身穿短褐的赤贫人民,只关心收成和地租,至于别的,都不在关心的范围之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6
民国初期是有汉服运动的,只是当时全盘西化派占多数,当时的汉服派是输了,当时鲁迅就说过,恢复汉服时机未到,现在正当是恢复汉服之时。
第2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民国推翻的不仅仅是满清统治,而是一整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汉朝依旧是封建王朝,汉服也是封建王朝的产物,自然不会复辟。
第3个回答  2021-12-26
因为他们几乎都留过洋,深受西人文化影响,加上当时距离甲申国难已经过去了二百余年,就算有这个心也不容易恢复。
第4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民国推翻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而是推翻了整个封建社会,当然不会采用汉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