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敢于侵略中国原因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11
日本侵略中国是处心积虑且由来已久
——读《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较为全面、翔实地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渊源。读后方知,从大陆政策的产生、大日本帝国理念的形成、皇国观念的激荡、大和民族优越感等诸多方面来看,日本侵华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更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支撑。了解日本侵华的思想渊源,有很多意义,也有利于廓清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历史羁绊。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要从历史的角度,逐步解除侵略扩张的战争罪恶感。这需要日本社会的真诚。
日本侵华思想 中日关系 社会历史原因
一、视角独特的历史思考“日本侵华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学术研究的客体,从民族感情和民族责任出发,中国学者已经做出了告慰抗日英灵和死难者亡灵的理论工作,业已清晰地描述出日本侵华的政策指导和野蛮过程以及带给中国人民的刻骨铭心的深重灾难。然而,实事求是地看,我们还不能充满信心地说已经弄清了日本侵华的来龙去脉,尽管基本上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却几乎没有开始。因此,彻底弄清楚日本侵华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储备,就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制约其后的先期程序。”
“挨打固然值得同情,受辱更应该觉醒;受辱固然可悲,受辱之后竟不知为何受辱才是真正的可悲。这是知己知彼的辩证法。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民族,要想不再重复地被欺受辱,忍痛理清曾经欺辱过自己的对方的所思所想,包括那些或散乱或系统的侵略思想理论,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作者渠长根向我们披露了开展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的深层起因。关于开展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并写作成书的初衷,作者渠长根在前言中向我们做了这样的介绍。其一,本着科学的学术研究态度,去探求事物发展构成中“起源”这一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弄清日本侵华的思想根源是引导侵略者并与之一起进行战争反思的基本功,即具有启迪与引导作用并能使反思者更充分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本身,从而做出更好的防备工作。由此可知,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的要求还是战争反思的功能,对日本侵华的渊源进行探讨都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便有了《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
《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问题的嚆矢、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发展轨迹、分布在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侵华思想理论、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日本社会变迁、日本侵华思想理论与中日关系、余论,较为全面深刻地解析了日本侵华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根源。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认真阅读此书,读后令人震惊。一方面,为自己之前对这些问题的粗陋、简单化;另一方面,为日本侵华的处心积虑和野心勃勃而惶恐、惊秫,由此深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十分重要的大事。《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一书由新华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发行。作者渠长根教授是我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曾经出版过《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对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他博士期间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初步涉猎,出书之前曾公开发表了十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二、不能忽视的历史事实张振_先生说:“侵华理论是侵华行动的先导,是对侵略的鼓吹、鼓动、回复和辩解;有过去提出的,有的现在还不断炮制、包装;不论其形式是粗糙还是细密,都是侵略的一部分。对日本的种种侵略理论,我们的一些论著虽偶尔有所触及或批判,却从没有人作过全面系统的清理清算,其中有的恐怕还不大知道。这是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一块很大的缺陷,很需要扎扎实实地补上去
。”
中国作为日本的侵略对象,研究日本侵华史,必须是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因此,对侵华理论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日本的侵华思想理论在具体的存在形态上并不完全相同
。”
书中提到,日本侵华期间确有一整套侵略思想和理论,幕府的“宇内混同说”,明治时代的大陆政策、“东亚联盟论”等,都存在着共同联系,并且都体现出日本人赤裸裸的侵略野心。作者将日本人的侵华渊源追溯到16世纪末的丰臣秀吉侵朝征明战争,目的是为了揭露日本人长久以来便有侵略他国的丑恶思想。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侵略思想的具体形态并不相同。既有转变成公开的国家侵略政策的部分,也有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思想家、理论家的作品流传于世的,还有广泛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的成分。总地来说,这种侵略思想是层层推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开始它具有隐蔽性、欺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它最终暴露出狰狞的面孔,让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当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侵华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往密切,更有自唐开始日本便大兴学习中国文化之热潮。因此,对中国国情较之西方国家更为清晰明了,为日后的侵华工作打好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日本是个地域狭窄的小国,多火山地震,资源不足,由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狭隘的心胸,所以,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其心仪的侵略对象也是必然的。当然,在日本侵华过程中,也不乏有很多偶然因素。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力还并不是很强大,且当时中国的北洋海军实力较日军不相上下,若不是当时清王朝被西方列强逼得焦头烂额,无心顾及日本这等小国,还有李鸿章等人的避战自保政策,中国又怎么会输给日本?
当时日本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侥幸获胜,并获得了割占台湾、索要巨额战争赔款的丰厚待遇,由此产生了更加疯狂的侵略意识。试想,如果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败,那么他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会不会那么高涨,从而发展为随后的全面侵华战争?
肯定不会!由此可见,历史的偶然性也对日本侵华思想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谢俊美说:“中外学者对于日本侵华暴行曾进行过揭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日本官僚、政客、军阀、财阀们制造的侵华‘理论’进行揭批并不多
。”
渠长根先生在书中集中介绍了几个不同领域的具有浓厚侵华思想的典型人物。北一辉——学界侵华思想理论的旗帜,他歪曲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断,杜撰国际战争合理化观点,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根源,创设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并且别有用心地大肆污蔑中国。这些丑恶的行径,都是北一辉站在日本的国家的立场上所做出来的,所以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理论家之一毫不为过。石原莞尔作为军界侵华思想理论的代表,有一套自己加工制造的侵华理论,同时,他也是侵华战争期间最恶毒的三大刽子手之一,可恨的是,他最终竟然逃脱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惩罚。政界的岸信介、侵华思想践行者冈村宁次和知识界的福泽谕吉等,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共同的侵华扩张思想和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