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传位世系表,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话说公元1967年10月17日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当他步履蹒跚步入地府时赫然发现:在他之前清朝的11个皇帝竟早已在恭候他了。溥仪定睛一瞧:自己的老祖爷爷皇太极脸上表情阴晴不定,正欲躲闪之时只听皇太极大喝一声“不肖子孙溥仪跪下”,吓得溥仪两脚一哆嗦当即就给跪了。见老祖宗动怒,其他几位皇帝也都是面面相觑、不敢出声。这时皇太极开口道:“你们以为就没你们的事吗?一个个都给朕听好了!”

清朝十二帝

只见皇太极缓步走向儿子顺治说道:“朕这个儿子是苦命之人啊。想当初朕一门心思全在宸妃海兰珠和她的孩子身上,是朕忽略你了。在朕的印象中你长这么大身为父亲的我似乎就没抱过你几回,来让阿玛抱抱。”一时间包括顺治在内后面一群皇帝满脸黑线,只听顺治自己说道:“父皇,儿子已然长大,您这么搂搂抱抱的我不要面子啊,再说这么多人看着算怎么回事?”“怕甚?都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谁会笑话?你这一辈子啊小的时候被身为父亲的朕忽视。

长大后又在你皇叔多尔衮的阴影下生活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熬到多尔衮死了,你以为自己可以放手施展抱负,可你那位母亲大玉儿……对了,大玉儿呢?”话音刚落只见诸位皇帝身后闪出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她向皇太极行礼道:“臣妾大玉儿参见陛下。”皇太极对大玉儿说道:“你呀论政治谋略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可作为一位母亲你实在过于严厉了。如果你能拿出对咱们孙子玄烨一半的耐心对待福临,你们母子也不至于闹到最后的地步。”说完皇太极又回头冲顺治说道:“你和董鄂妃的事世人颇多诟病,唯独朕没资格说你,也许是当年朕和宸妃海兰珠的经历对你影响太深了吧。贵为一国之君的你却无权选择自己所爱之人,你一定充满了无奈吧,可你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吗?是国家百姓江山社稷。”

说到这儿皇太极看了看自己的孙子康熙说道:“玄烨,上皇爷爷这儿来。”说完又转身对顺治说道:“福临,你看到了吗?就是这小子八岁继位,十六岁铲除鳌拜,二十岁平定三藩之乱,三十不到就统一台湾。朕说你是苦命之人,其实他也是——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小小年纪就要学会各种权谋诡计。”被皇太极表扬的康熙赶紧回复:“都是皇爷爷的底子打得好,否则孙儿啥也做不了。”“先别急着给朕戴高帽,朕的话还没说完。你是一个好皇帝不假,可你不是一个好父亲,看看你晚年的九子夺嫡吧,不过好在继承你的基业的胤禛终归不是等闲之辈。”

清朝十二帝

雍正冷不丁听见皇太极念到自己的名字不禁肃然起敬道:“承蒙老祖宗错爱。”皇太极说道:“胤禛啊,作为一位帝王你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人你扪心自问你这一辈子有过真正开心的时候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你这一辈子就像是一根始终处于紧绷状态的弹簧,最后终于还是绷断了。”康熙见老祖宗一边表扬儿子的业绩,一边责备他不注意身体,于是上前打圆场道:“要说咱们大清的皇帝里边数弘历的人生境遇最为成功——论功业和朕一起并称康乾盛世,论个人生活是咱们当中最长寿的,想必一定是常年保持好心态的缘故。”

乾隆一听爷爷在爷爷的爷爷面前夸奖自己,于是主动往前凑了凑,这一动作被躲过皇太极的眼睛,只听他说道:“弘历,你爷爷夸你咧,朕好像记得你们祖孙俩在世时你就是你爷爷最宠爱的皇孙,后世之人都管你俩的时代叫康乾盛世。”乾隆故作谦虚道:“这都是后世之人谬赞。”就在这时皇太极脸色一变道:“你知道是谬赞就好。你说列祖列宗打天下容易吗?可你呢?看看你治下的大清国:国库空虚、军备废弛、民生维艰、无官不贪。想当初朕重用范文程这样的饱学之士以安社稷,再看看你都用了些什么人?一个个全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清朝十二帝

这时一旁的嘉庆见父皇挨骂赶紧劝解道:“老祖宗莫要责骂阿玛,都是我们这些小字辈无能才使大清国力江河日下。”皇太极见嘉庆出声就对他说道:“你莫要为你阿玛开脱。要说在你手中大清国力江河日下是不假,不过咋说呢?要换了你那帮兄弟谁也不见得做得比你好,至少你一继位就惩办了大贪官和珅,至于大清吏治的腐败实在是积弊已深,无力回天。而你比起你的几位先辈而言也的确是才智平庸之人,能勉力支撑也实属不易。”道光一听老祖宗是这么评价自己的父皇的,自以为可以躲过一劫——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父皇差不多——尽管自身水平平庸,却也深受前代弊政困扰。谁知皇太极冲他喊道:“你小子跟朕解释解释《南京条约》是怎么回事?

你是不是忘了朕留下的祖训:后世子孙凡失寸土尺壤者不得入我爱新觉罗家的祖坟?还有看看你选的接班人整个就是一个窝囊废,你当初要是立小六子哪有慈禧专权祸国?说不定我大清早就实现维新图强的目标,也不至于败给东洋弹丸小国。”咸丰一听老祖宗对自己的评价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果不其然皇太极冲上前来对着他就是一脚踹来:“你小子比你爹还丢人——朕问你: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是谁带头跑路,置京城百姓于不顾的?还有你娶谁不好,非要娶叶赫那拉家的女人?结果连着同治、光绪、宣统三代帝王都屈服于后宫淫威连个种都没留下。”此言一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全都战战兢兢默不作声。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老八,那么大火气作甚?”皇太极回头一瞧发现原来是老爹努尔哈赤来了,于是赶紧拜见。努尔哈赤却没急着让皇太极平身起立,良久努尔哈赤才说道:“知道为什么让你跪着吗?”“启禀父汗,儿臣不知。”“你的母亲也是叶赫那拉部的女人,你的意思是指责为父错了?”“儿臣不敢。”“你不敢?你敢做的事可不少——朕问你:朕的阿巴亥呢?”“此事的确是儿子的错,可儿子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实在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你起来吧。朕问你:什么是江山社稷?咱们戎马一生究竟为了啥?如今朕的大金,也就是你小子后来给改的大清早就亡了。

咱们这些人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历史仍然将继续向前发展。千百年间皇朝姓氏换了有多少?可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得过。只有这世间芸芸众生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想当初朕起兵时不过十三副铠甲,以十三副铠甲换取两百余年江山有何可惜?有空叫上隔壁老朱家的重八老哥和蒙古的铁木真大哥一起聚一聚,虽说前世大明朱家和蒙古黄金家族都让咱们爱新觉罗家给一勺烩了,可认真想想他俩一个纵横驰骋亚欧大陆,一个从乞丐一步步奋斗成为皇帝,也算是不枉此生。至于那些个身后之名就任由后人评说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起,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其间共历十二帝,296年的历史。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号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对明朝的“七大恨”为号召,在萨尔浒打败明军,占领了开原、铁岭一带。1625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将后金政权迁到盛京(今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被明将袁崇焕击败,不久抑郁而死。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名为“清”。废除了四大贝勒共同处理国家大事的规定,建立了内三院(内国史馆、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和六部(工、吏、刑、礼、兵、户部)。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

1643年秋,皇太极去世,第9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年号顺治,是为清世祖;由其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为辅政王,共同摄理政事。其实真正的军国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一人手里。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当年九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标志着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正式开始。

顺治是清代入主中原的第一个皇帝,他14岁开始亲政,极力推行汉化政策,这深刻影响了他的后代。他在顺治十八年正月病死,有传说他没有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这成为清宫谜案之一。

顺治帝之后,是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玄烨8岁即位,在位61年。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的叛乱。两年后又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康熙二十四年,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二十八年,派索额图等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之间的东段边界。他三次派兵平准噶尔之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康熙病逝,皇四子胤禛即位,即清世宗,年号雍正。雍正帝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故后世颇有争议。

雍正在位十三年,1735年八月,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随后即位的是乾隆帝弘历,他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对外采取限制贸易,减少接触政策。乾隆统治期间,到处巡游,特别是六次南巡,浪费无度。在各次战争中,劳民伤财,成为一大隐患。晚年各族人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清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嘉庆元年(1796年)初乾隆禅位给皇太子颙琰(即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病逝,嘉庆帝亲政。嘉庆帝起,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虽实行一系列措施,但长年应付农民起义,耗资劳民,加以鸦片禁令不严,造成社会灾难深重。

嘉庆在位二十五年,1820年去世。其次子旻宁即位,为道光帝。自即位起,各省灾害连年不断,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农民起义屡有发生。他派兵镇压,并谕令严行保甲、整饬吏治、除弊兴利、赈灾、治水利;道光帝勤政图治,以缓和社会矛盾。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危机更趋严重。

1850年,道光帝病逝,其第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年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行宫。由6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咸丰帝遗诏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定次年为祺祥。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由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朝政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中。

同治在位期问,重用湘军、淮军,借助洋人兵力,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又镇压苗民、回民起义,推行洋务“新政”。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1874年,同治帝病逝,无嗣,由其堂弟载湉入继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于1887年亲政。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结束训政,仍控制大权。

光绪帝深悉时局艰难,欲有所作为。历经一系列中外交涉和战争,光绪帝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开始立意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幽禁瀛台。1908年在北京病死。

光绪无子,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大统,是为清代末帝宣统皇帝。宣统皇帝在位仅三年,大清王朝便彻底覆亡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8
一、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二·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

三、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出生于盛京(今辽宁沈阳)永福宫,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年号“顺治”。

      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使国家局势逐渐好转。1661年福临死于养心殿,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四、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1年”。

      玄烨8岁登基,16岁即除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权,注重休养生息。但晚年吏治败坏,对继承人选择的举棋不定酿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1722年崩于畅春园,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五、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

六、爱新觉罗·弘历

      他在位期间重整机构、整顿吏治、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胤禛去世,庙号世宗。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他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1799年弘历驾崩,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七、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出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1796年-1820年在位。

     1789年,嘉庆被封和硕嘉亲王。1796年登基,并开始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于朝政收效不大,加之这一时期面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清朝由盛转衰。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八、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爱新觉罗·绵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撷芳殿,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没有改变社会现状。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苟安姑息、拒绝变革,加剧了清朝的危机。1850年驾崩,庙号宣宗,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九、爱新觉罗·奕詝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清朝第九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奕詝即位后勤于政事,任贤去邪,重振纲纪。但此时清朝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奕詝病逝于热河,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十、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1861年-1875年在位),为咸丰帝和慈禧皇太后长子。

      他6岁时即位直至18岁亲政。亲政后,下令兴修颐和园,却因国库虚空遭众臣反对而停止。1875年1月12日薨逝,庙号穆宗,谥号“毅”,葬于惠陵。

十一、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出生于北京醇王府,醇亲王奕譞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

      载湉1875年1月被立为皇帝,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载湉驾崩,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十二、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现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清朝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3岁即位,6岁被迫退位,曾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的华龙皇家陵园。

第3个回答  2020-11-30

1.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赫图阿拉,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人。明朝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1616到1626年在位,在位11年,是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1626年9月30日去世,享年67岁,谥号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太宗,1626到1643年在位,共17年。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1643年9月21日去世,享年51岁,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

3.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43年到1661年在位,在位18年,庙号世祖。皇太极第九子,母亲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登上帝位,由他的叔父多尔衮摄政,14岁开始亲政。1661年去世,终年24岁,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4.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1661年到1722年在位。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去世时69岁。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5.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723年至1735年在位,在位13年,庙号世宗。康熙皇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十三年57岁时在圆明园去世,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

6.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庙号高宗,1736年到1795年在位,在位60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母亲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1799年2月7日,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89岁,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7.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庙号仁宗,1796到1820年在位,在位25年。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二十五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8.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庙号宣宗,1821年2月3日到1850年2月25日在位,在位30年,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驾崩,终年69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9.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文宗,1850到1861年在位,共11年。道光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驾崩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1岁。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10.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庙号穆宗,1861到1875年在位,共14年。咸丰帝的长子,生母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三年驾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11.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1875到1908年在位,共34年。醇亲王奕譞之子,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驾崩,享年38岁。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12.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到1912年在位,共三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1912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第二次在位。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第4个回答  2020-12-03
清朝十二帝的传位世系表是天命 天聪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