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呢?

如题所述

说到这事,一是清朝那会保守思想太严重,对于一些老古董抱有莫名的好感,二是因为清军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它有一定的需求。

抬枪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武器,早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军就有装备,其实就是当时清军所用的火枪的放大版。其结构和火枪一样,只是尺寸加大,使用时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在前面充当枪架,把枪扛在身上,另一个人在后面负责瞄准发射。

当然,后来随着清军陆续装备了洋枪,这抬枪也跟着进化了,出现了洋枪放大版的抬枪,甚至后来还有后装线膛的抬枪,堪称奇葩。

抬枪和同类型的火枪比,自然威力要大的多,毕竟尺寸放那呢。比如陕西机器局制造的抬枪,口径达到了41.3毫米,足以和小炮媲美,而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后装线膛抬枪,铅弹重达231克,这一般的步枪肯定和它们没法比。所以清军一般也是把抬枪当支援火力,而不是当步枪用。

清朝末年军备废弛,八旗绿营都缺乏训练,弓箭拉不动,鸟枪打不准,这个时候抬枪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抬枪一次可以装七八十颗小子弹,打出去是打一片,即使不瞄准也没问题,大概方向对齐即可。对于缺乏训练的清军士兵来说,简直是再适用不过了。

另外抬枪虽然比步枪笨重,但是比火炮轻便。在围剿农民军时因为大多是运动作战,抬枪比火炮携带方便,火力虽然比火炮差,但是反正农民军也没什么像样武器,抬枪威力已经足够,所以在清末时期抬枪很是风行。

即使在遇到西洋枪炮挑战时,很大一部分守旧人士也不愿意承认抬枪其实已经落伍。像曾国藩就一直说抬枪和劈山炮是军中利器,坚持不肯用西洋枪炮。直到后来他看到淮军大量使用西洋枪炮所表现出来的威力时才如梦方醒,开始逐步淘汰抬枪和劈山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