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钉子户”,开发商补偿88亿也不愿拆房,究竟是何原因?

如题所述

任家古宅的前门

在河南工业大学东门320米处,就是被称为郑州百年古宅的天祥博物馆。博物馆往北849米,就是郑州最北端的绕城高速了。而这高速出了城区,就是贯穿东西的大动脉连霍高速。这院宅邸在2007年左右的时候,就掩藏在一片工地之中,显得十分的扎眼。

如今,郑州1号线从地下穿街而过,四周围也是高楼林立。高新区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接近尾声,东史马村的村民也早已经过拆迁,统一住进了政府的安置小区里。只有这片闹市里的古旧宅邸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想当初拆迁的时候,谁不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钉子户"。

乾隆年间一个省部级官员的府邸

郑州高新区的沟赵乡,在拆迁改造成为街道办,东史马村就归属沟赵。如今村里人都成为了市民,早已搬进了大楼里,只有任家,还在守护着他家的旧宅院。谁不知道,东史马村在过去也是出过高官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就出在他任家。

道光皇帝赐匾复制件

任德润是清乾隆年间的布政使,也就是地方一省比巡抚低一阶的藩台,属于从二品或者正三品的高官,在古代也算是半个封疆大吏了。任德润的老家是东史马村,做官的时候带着家眷常年在外奔波,因为官员的回避制度,他所任职的省份都是外地。

而且每一个任职的省份,最长不过两三年左右。因此入仕做官的那些年,任德润和他的家眷都是在全国各地奔走的。读书入仕,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如果能力出众,则像任德润这样可高官厚禄。而到了一定年纪,则要回归祖里。

做官自是为了封妻荫子,任德润退休返乡之后,便专一经营起了自家的田地。正所谓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任德润荣归故里之后,便开始修建属于自己的宅院。宅院大约是从乾隆四十年左右开始修建的。

空中鸟瞰任家古宅

任德润在世的时候宅邸初步修建了起来,其后子孙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续建和扩建。道光18年,道光皇帝还赐匾"辅翼国政"和"望重干城",这两块匾额分别被任家的后世子孙挂在大门和二门的门楣上了。不过原匾由于时代久远早已毁损,现在的匾额是复原件。

只有二门门檐上的"皇恩浩荡"和三门上的"天子万年"、"福禄永崇"等字,还是当年建造时所镌刻。

整座宅邸在初始建造的时候占地30多亩,是五进院落,呈品字形布局,宅院的后面还有任家祠堂。从任德润初始修建到最后的完工,历经任家四代人共63年,所以宅院从修建伊始至今已有两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历经沧桑的"大门楼"

宅院修建起来,高墙大院,方圆的村邻谁不知道这是官宦家的门第,因此时人称之为"大门楼"。

任家鼎盛时期共有田土庄园3200多亩,这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上流阶层算是平常之家了。过去的田土属于私有,只要用钱买卖,土地就能成为自家的永久产权。凡是做过官的人家,无一例外其后人都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田地。土地兼并在少数人的手里,这算是封建时代的本质特征。

天祥博物馆正门

任德润之后,其子孙并无做官之人,加上从清中叶开始,社会进入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时期,任家祖上的这点余荫,在时代风潮里也就一点点的消散了。何况,中国人自古便说"富不过三代",任家同样也难以跳脱这个魔咒。

社会大变革之下,再加上任家子孙的不断繁衍增多,祖产也一点点的由大变小。而且从清末开始,社会便开启了兵荒马乱模式,任家的这点田土产业在大时代的洪流里,也宛如弱不禁风的浮萍,一个风浪就能将其掀翻。

历经清末的战乱,民国早年的中原大战,再到其后的抗日战争和内部战争,大门楼从清咸丰年间一直到1949年,原先占地30多亩五进的院落,也萎缩到不剩多少了。到了任金岭的父亲那一代,新中国成立了。

任家古宅里的一角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打破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私有的模式,全国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和分房运动。彼时会根据一个人的出身以及其所拥有的家产,划定严格的成分。

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农民和工人阶层头一次成为了政治意义上的主人。于是,过去的余荫旧族、商贾大户、小地主和小财东,纷纷都成为了新时代所不能容忍的旧产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就是让其散尽家资,赤身融入新社会。任家的大门楼,亦要接受拆分了。

任金岭的父亲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仅剩的院落,他心里清楚这些旧物件都是惹事的根苗,尤其是在那十几年的时间里,任家大门楼名气在外,怎么可能会置身事外。

为了尽量的少一点损失,任金岭的父亲在听到风声后,院子房檐屋角,凡是有雕花的地方,他统统用泥灰糊了起来,于是有些东西才幸免于毁。那十多年的时间,任家的生活始终战战兢兢。

任家古宅内的砖雕

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紧绷着的政治神经松弛下来,任家这点仅剩的宅院,才算有了喘息的机会。历经沧桑巨变的大门楼,开启了新的社会进程。

古宅上亿元都不卖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整个社会的风气为之转变,前二十多年原本属于四旧、并且世人躲避不及的东西,纷纷成为文物,有些身价在文物商贩的手里直接被炒上了天。任家的这座宅院自然也被很多人盯上了。

有很多身价不菲的文物商人,还有开发商愿意用88亿元的价格,将这片宅院买下来,然后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但任金岭无论谁上门商量就俩字:不卖!"这是祖上留下来仅有的遗产了,给多少钱都不卖。"

任家古宅的堂屋

文物部门和相关的文物专家也对大院进行过考证,最终古宅也被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此一来,那些文物商贩的念头也就被彻底堵死了。

2007年,郑州高新区开启了城中村改造,东史马村自然属于拆迁改造之列。全村的房子要整体拆迁重新规划,不过任家的古宅有文物保护单位这把"尚方宝剑",所以开发商们也不敢动这片院落。在周围变成尘土飞扬的工地之后,任家的大门楼成了最显眼的"钉子户"。

而年纪一天天变老的任金岭也明白,一家之力,难以将祖宅保留下去,因此他向文物部门做出了申请,将这片院落改造成为博物馆。经过各方面的协调以及一系列的修葺,2017年的时候,任家的古宅正式命名为天祥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8
因为这个钉子户感觉占的地理位置特别的好,所以想多要的赔偿才不愿意拆房的。
第2个回答  2021-02-08
因为这栋房子是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专家也说不可以拆。
第3个回答  2021-02-08
因为这个房子历史很久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这个房子还有皇帝御赐的招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