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

如题所述

戚家军战斗力强大并不是天生的,这个是由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戚继光在辽东按着戚家军的编制组建一支3万人的部队,这支部队有火铳8000支,大炮100多门,总共花了6700万两白银,这是当时明朝4年的所有财政收入,这样的一支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名副其实亚洲第一军。

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

戚家军纪律之严厉,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

临阵诈称疾病者,斩首;临阵抛弃军器者,斩首;临阵退缩者,斩首;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至于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者,更是必死无疑。

在武器上,戚家军普遍配备了先进的鸟铳。为增强鸟铳的杀伤力,还使用了威力巨大的“虎蹲炮”。这是一种近代火炮,杀伤力极大,因其射击时像猛虎蹲坐的样子而得名。此外,戚家军还装备了特别打造的军刀和铁甲。有人评论,戚家军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绝对是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在阵型上,戚继光发明了一种鸳鸯阵。这种阵型以12人为一个作战基本单位。战斗时,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不管是面对小股倭寇,还是进行集团作战,都相当实用。

自戚继光组建戚家军以来,从南打到北,未尝败绩。戚家军是为抵抗倭寇而生的。倭寇被铲除后,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北上,抵御蒙古入侵。戚继光镇守蓟门期间,固若金汤,蒙古军队无法进攻,转而进攻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打退蒙古军队。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家乡,终年60岁。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继续存在,先是抵抗蒙古军队,参与“万历三大征”,后又在抵抗后金军队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戚家军为什么会覆灭?

历史上并没有流传下来戚家军覆灭的历史史料,所以也让后世对这样一只骁勇善战军纪严明的部队是怎么样走向灭亡的有了多种猜测。

历史上并没有流传下来戚家军覆灭的历史史料,所以也让后世对这样一只骁勇善战军纪严明的部队是怎么样走向灭亡的有了多种猜测。

其中流传最广的猜测有两种:

一种是明朝在中后期的时候朝廷的财政出现了困难

而戚家军因为饷银拖欠和军功弄虚作假的问题发动了一场军变,当时作为总兵的王保下令处死了戚家军的大部分将士,此时的戚家军既没有戚继光在这些政治层面为他们独当一面,也失去了张居正这个在朝堂之上的大靠山。(当时的张居正已经去世了)所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就这样一蹶不振最终走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种猜测是戚家军在北上抗金时全军覆没与浑河一役。

当时的女真非常强大,所到之处的明军无一被打的溃败不堪,甚至流传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思想。当时的戚家军是和四川的白杆兵一起去沈阳救援的,但是急行军赶到沈阳之后却发现沈阳仅仅一天就失守了,没办法就只能在城外驻扎。当时的援辽总兵叫陈策,他做出了主动进攻的战略。于是这只不到一万人的军队对守城的数万金兵发起了主动进攻,金人没有想到明朝还有如此强大的一只队伍,以少敌多还能重创他们。

虽然明军占了些优势可惜是急行军而来长时间作战后体力渐渐不支,就在危机时刻朱万良带了3万援军前来给了戚家军一丝希望,可是这3万援军却被3千金兵杀的溃逃数十里。而戚家军却被八旗的援军包围最终全体战死沙场将官集体殉国。

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

一、明军兵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兵力悬殊。

后金军队人数占据绝对优势,有6万人之多,这两支明军部队一共才1万人,人数相差太为悬殊。明朝军队在萨尔浒之战后,已成为强弩之末,这个时候想要翻盘,难如登天。

二、无多种战术准备。

后金军首先以精锐骑兵向浑河北岸的明军发动了冲击,结果撞到了白杆兵和酉阳士兵组成的铜墙铁壁上,损失惨重。后金军无法攻破酉阳土兵和白杆兵的防线,李永芳当即找到了被俘的明军炮手,强令他们向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开炮。酉阳士兵和白杆兵对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既无心理准备、也没有战车可以抵挡,所以在那些被俘的明军炮手开炮后,酉阳土兵和白杆兵防线发生了混乱,后金军乘机冲了上来。

三、援兵没有真正出力。

浙兵和川兵增援辽东,但是两支部队的关系很差,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其实明朝在沈阳城的防御并不算太薄弱,但酉阳土兵和白杆兵败退之时,李秉诚等人率领的三万辽东军终于赶到白塔铺。但是,他们在击败了两百后金军后,就在白塔铺驻足观望了起来。皇太极的骑兵冲过来时,李秉诚等人掉头就跑,全军顿时大乱。

战后,大明的朝堂之上,有人在淡化戚家军在浑河南岸的牺牲与奉献。所以,我们必须要记住一个关于浑河之战的真相,戚家军是明军中唯一全军覆没的参战部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