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教学内容

如题所述

[摘 要]散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所选现当代散文篇目为例,研究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66-02
散文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具有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哲理丰富等特点,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鉴赏及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等的重要载体。

然而,当前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欠缺,阅历经验不足,情感感悟力偏弱,导致对散文阅读教学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二是教师对散文文本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不足,无法建立学生与文本的链接,致使课堂平淡乏味,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所选现当代散文篇目为例,研究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

一、散文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价值是指作品被选入教材之后,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所发挥出来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又叫‘言语智慧’。”根据散文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散文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散文的教学价值在于:语言形式多样,写人传神写照,绘景有声有色,是一个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宝库,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内容短小精悍,写法灵活,情真意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素养;主题包容万物,表现个性,抒发真情,富含哲理,是一面展现情感道德和人格品质的明镜,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建构。

二、散文的教学内容

散文教什么?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易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即这篇文章描写了怎样的人、事、物、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教学套路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散文阅读教学,写月亮传递思乡之情,写母亲抒发眷恋之感,写景物表达喜爱之心,但如此套路难免使教学陷入僵化的尴尬之地。散文阅读教学“不应该抽象笼统地谈‘披文入情’,而应该研究:这一篇独特的‘文’,具有这样独特的体式,将会传达怎样独特的内容?”由此,探讨从以下几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一)建立链接,观照“这一篇”

观照“这一篇”是散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散文是个人的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言语表达来体现,传达独特的生命体验,读者透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从而经由“这一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而,散文阅读教学要立足“这一篇”,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链接。《荷塘月色》和《月是故乡明》都是写月,但表达各异。《荷塘月色》描绘了月色的温柔细腻之感,在光影斑驳间,月色撩动情思,创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是故乡明》那枚苇荡之上清光四溢的小月亮,鲜活地挂在季羡林对故乡、童年的记忆里。这两个月亮都不是寻常的月,而是独属于作者的月。学生要进入“这一篇”的文本,理解、感受作者的个性化表达以及由此传递的情感认知。

(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思

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平淡质朴、不加雕饰的率真,也有清新自然、诗情画意的柔美,还有含蓄委婉、欲语还休的细腻,更有华丽飘逸、变幻莫测的想象,因此,散文的语言非常值得学生细细揣摩与学习,通过品味散文精准的语言表达,发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丰富、隽永、独特的人生感受。《我的母亲》中写道“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节省的笔墨,勾勒出最辛苦的母亲;另一处又写道“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是对母亲不舍嫁女的细腻刻画。平静的文字背后,是深沉的情感,是老舍对母亲深深的敬佩和心疼。以语言为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出作者的切身感受和生命体验。

(三)对话作者,体验情感

散文阅读是与作者、作品的对话,在教学中要开启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感情相通,引导学生入情—移情—悟情—共情,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和升华。《做个唐朝少年郎》一文,为什么是“唐朝”“少年”,是借唐朝这个雄浑开阔的时代,展现作者所仰慕的唐朝男儿奔放昂扬的人生愿望,由文及己,读出当代青年对时代、对人生的理想追求。

通过对话,实现情感共鸣,借由感受、认识、体味作者所传达的充满情感浸润的思想,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三、散文的教学实践

散文怎么教?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基于上文对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探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一)贴近文本,学习语言

文本语言是语文课堂的落脚点,品味语言,构建语文味的课堂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具体文本语境中,品读文字的妙用,从而发现语言之美、语文之美。例如分析《我的空中楼阁》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手法。淤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于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我的空中楼阁》引文淤把山比作水面、天空,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本体的山和小屋不动,山的喻体水面、天空也不动,但小屋的喻体风帆、飞雁动了,这是选用动态的形象作为喻体来描绘本体,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增强了山的形象,但还未引起动感,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画面就动起来了,写出了小屋的神韵:灵动、生气、小巧、别致。两个比喻叠加,效果累积,感受更强烈。引文于把山比作花蕊,山怎么会是花蕊呢,这想象也太奇特了,因为光线破晓时,太阳慢慢爬升,阳光照耀群山的面积越来越大,就像花蕊慢慢绽放入暮时,光线渐渐变弱,就像花蕊微微收拢,群山这静态之物在破晓或入暮之时,因光线的变化给人的动感,带来惊人的艺术之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