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题所述

一、规则教育中运用标记图,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生活常规。
兴趣是幼儿的学习的源动力,对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将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把规则绘制成一幅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幼儿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先设计成标记图,再把标记图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看看说说,然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稍加讲解:“小椅子是大家的好朋友,它天天让小朋友坐在它的身上,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做游戏,小朋友可喜欢它了。我们要好好爱护它,用两只手轻轻的搬,轻轻的放。”再与幼儿一起把标记图贴在相应、显眼的地方,使幼儿进入这一环境就受到与之相应的刺激与暗示。同时还将相同的小标记图放在“语言角”,让幼儿练习看着标记图说 一句话。
二、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的教育,儿童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舆洗、进餐、清洁、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实施教育策略。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偶发事件中隐含教育的价值。
一次泥工活动后孩子们去舆洗室洗手,许多孩子都陆续回到活动室中,却忽然听到舆洗室里几个孩子欢快地叫喊声。我走进去,看到几个水龙头哗哗地流,水溅得很高,袁佳君、钟凡卉等小朋友满身满脸湿淋淋的,像一群“水鸭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
我问幼儿:“谁知道水有什么作用?”有的说:“口渴了要喝水”。有和说“做饭要用水。”有的说;“浇花要用水”……我说:“水的用处可大啦,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白白流掉多可惜!小朋友玩水既浪费水,又弄湿了衣服,穿在身上多不舒服。想玩水,李老师下次带你们去嬉水池里玩好吗?”。随后,我请幼儿观看了示范洗手,幼儿通过学习观察知道洗手后时不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手后再把水龙头关严。从此,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懂得要节约用水。后来,我也多次带幼儿到嬉水池中自由玩水。
进餐环节中,幼儿容易暴露出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例如,针对挑食、依赖成人喂饭、不爱惜粮食、进食习惯不好等,老师应有针对性、耐心加以引导。
三、关注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借此机会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
针对不同的幼儿在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午睡,刚入园的小班的每个出乱子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如何引导他们顺利入睡不是容易的事。首先不要对孩子强求一律,要求所有孩子在同一时间入睡,要因势利导,区别对待,让他们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天午睡时多数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脱衣服、整理床辅)躺好了。小军座在床上抱着娃娃,奇奇仍站在地上。我走过去问他:“奇奇今天你睡哪张床?”他摇摇头说:“我不睡,我要回家。”“奇奇乖,在幼儿园睡一觉,做个甜甜的梦,回家讲给妈妈听,好吗?”奇奇点头躺在床上。我说:“千禹,李老师陪你睡好吗?”“不要,我要妈妈!”“千禹到床上去,找一找床上有什么?”我变戏法似的从他的枕头下拿一个木偶兔,“看,好可爱的兔,它想陪你睡呢。”千禹接过木偶兔,终于上了床。千禹说:“老师,你别走,陪着我与小白兔。”“行,我拉着你的手,你睡吧。”“好了,你们都躺好,我今天要讲木偶兔的故事……”
每天中午,我根据当天发生的事情,编入小动物的活动中,把该讲的道理从小动物嘴里说出来。讲着讲着,孩子们陆续进入了梦乡。
四、重视表扬、鼓励作用,为幼儿树立榜样。
我发现许多孩子在玩玩具时后,随手将玩具乱扔,任凭我叫着“小朋友不玩玩具了,要将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孩子们还是将玩具乱扔,但玲玲小朋友每次玩玩具后都会把玩具收拾好,而且帮助别的孩子收拾玩具。于是我给大家讲了一个人故事:昨天晚上,李老师要回家的时候,听到活动室里有谁在哭?原来是小猪,它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力扔它,摔痛了它,它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小狗、小熊都说有些小朋友不爱护它们,将它们乱丢乱放,它们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了。但是它们都说喜欢和玲玲做朋友,因为玲玲轻拿轻放它们,和它们愉快地玩,还托李老师将两个漂亮的五角星送给玲玲。我表扬了玲玲,并将五角星奖励给她。第二天,许多幼儿游戏后认真地收拾玩具,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为了巩固这一习惯,我还特意制作了二面小红旗,每次活动后进行评比,获得小红旗的小组为“红旗组”。
从此,孩子们对玩具、公物都很爱护。
五、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约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
当今家长极为重视幼儿的智力培养,往往忽视对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太小,等他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于心不忍。”“孩子太小,动作慢,反而添乱,还不如自己干。”因此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在老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回到家庭就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充分发挥家长作用,让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我们在《家园之窗》中提出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长的做法,开展《大家谈》栏目,家长谈幼儿的好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行不同形式的家园互访,如接待家长访问,教师对家长的专访、电话联系等。
设置一个“夸夸好孩子”信箱。每天老教师将幼儿的进步情况写成字条,念给全班幼儿听,并投入信箱,下午放学幼儿高兴地告诉家长,并请家长把字条带回家。每天入园时,家长也时常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写成纸条)投入信箱,教师利用餐前时间将字条内容读读给大家听,并对幼儿进行奖励(奖给幼儿一些教师制作的精品)。此信箱对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起到一定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成效。”通过家园共同的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使幼儿的生活习惯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