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实验(求助 急!!!!!!!!!!!!!!!!!!!!!!)

一.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以及向下排空气法)
我知道这三种方法建立的依据(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例如: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等),我想问的的是:
1.它们实验的原理;
2.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这是为什么?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及原理.
二.实验中,1.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2.怎样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2.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木炭伸入集气瓶内,产生的现象与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相同
3.看到水槽内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不能复燃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三.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什么不同?

一.高锰酸钾,氯酸氢,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事项
3.检验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4.实验装置
二.书上说
"转动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过氧化氢,待排净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怎样排净空气? 实验过程?

拜托各位了!!!谢谢!!!这对我很有用,会有追加.

一、1、排水法的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该气体不溶于水 

向下排空气法应该是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不和空气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该气体不和空气反应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加热固体时生成的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倒流回加热的那部分试管,使试管骤然冷却,导致试管破裂。 

3、加热前试管里是有气体的,那是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只好等到生成的气体把空气排出后再收集 

4、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那个装置的话就双手紧握试管,把导管口放进水下,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如果是双氧水加二氧化锰那个装置的话就在分液漏斗里面加水,导管口放到水下,打开活塞,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者也可以把导管口堵住,打开活塞看液面下降不下降(原理是: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话,气体跑不出去,里面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液面也就不下降了) 

二、1、试管温度骤然升高,热胀冷缩嘛~当然就破裂了 

措施:集中加热前先预热 

2、所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措施:改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到纯度较高的氧气再做试验 。

3、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空气,因为你在收集的时候没有等气泡均匀才收集,导致试管里的空气跑进集气瓶 

措施:改用正确的方法,等气泡均匀冒出后再收集氧气做实验 

4、没有在试管口放棉花,高锰酸钾分子跑进水里 

措施: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再塞胶塞 

三、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概为21%,纯氧的氧气含量为100%,由于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而氧气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其助燃效果。所以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所以在氧气中的反应更加剧烈一些。

四、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二氧化锰加锰酸钾加氧气 {用到酒精灯、试管、棉花、玻璃导管、橡胶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盖。}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表面快速分解为氧气和水 {用到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橡胶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盖。}

2、高锰酸钾加热试验注意塞棉花在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导管口冒出均匀气泡再收集气体等 

过氧化氢分解的试验应注意控制活塞打开的大小,控制双氧水分解速度,迅速收集,插入锥形瓶的玻璃导管应只露出一点点,不能深入太长等等。 

3、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那个装置的话就双手紧握试管,把导管口放进水下,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如果是双氧水加二氧化锰那个装置的话就在分液漏斗里面加水,导管口放到水下,打开活塞,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者也可以把导管口堵住,打开活塞看液面下降不下降(原理应该是: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话,气体跑不出去,里面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液面也就不下降了) 

氯酸氢制不了氧气!!!!!!!!

二、把导管口放到水面以下,待导管口冒出均匀的气泡的时候那个空气就排干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2

1排水法是利用大气的压力把水排出,排空气法是利用气体的密度不一样自然浮力也不一样。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更好的排除空气或者水,这是生活常识嘛!
3当气泡连续均匀时证明气体已经是制得的纯气体,因为反的容器里面先有空气,要先把那些空气排除后出来的才是纯的想要的气体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通过检查有没有地方漏气!


1火焰集中加热导致加热的地方膨胀剧烈,而没有加热的地方不膨胀,这就可能导致试管破裂!
2证明你装氧气的瓶子漏气了,里面已经是空气!或者是制取气体时没有收集到纯的氧气
3因为制气体时没有先把反映容器内空气拍完直接收集,这样的话收集到的氧气就不纯,自然不能复燃木条
4变成红色?你是用高锰酸钾制的氧气?这样的话会有高锰酸钾或者锰酸钾固体颗粒随气体一起出来,自然就染红了

三,在氧气中反映现象比在空气中剧烈

1原理都是利用化合物的分解制取氧气
2注意事项很多
3检验气密性就是在装入药品前,先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加热反映容器底部,把导管放入水中,如果看得到排气管有气泡排出,则气密性好
4试验装置看书上

怎样排空气?你放少量过氧化氢进去反映一会儿,空气自然就被排出来了

回答你的问题还真不简单,记得给我加分,有什么疑问联系我,我会给你解答
第2个回答  2009-03-25
1.排水法的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该气体不溶于水
排空气法是利用气体的密度不一样自然浮力也不一样。
向下排空气法应该是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不和空气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该气体不和空气反应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更好的排除空气或者水.加热固体时生成的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倒流回加热的那部分试管,使试管骤然冷却,导致试管破裂。
3.为反的容器里面先有空气,要先把那些空气排除后出来的才是纯的想要的气体 为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只好等到生成的气体把空气排出后再收集
4.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二。 1.加热得太快,试管温度骤然升高 或装氧气的瓶子漏气了
2.所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措施:改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到纯度较高的氧气在做试验
3。因为制气体时没有先把反映容器内空气拍完直接收集,这样的话收集到的氧气就不纯,自然不能复燃木条
4.没有在试管口放棉花,高锰酸钾分子跑进水里
措施: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再塞胶塞
三、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而氧气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其助燃效果。所以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四、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二氧化锰加锰酸钾加氧气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表面快速分解为氧气和水
2、高锰酸钾加热试验注意塞棉花在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导管口冒出均匀气泡再收集气体等
过氧化氢分解的试验应注意控制活塞打开的大小,控制双氧水分解速度,迅速收集等等。
3、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那个装置的话就双手紧握试管,把导管口放进水下,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如果是双氧水加二氧化锰那个装置的话就在分液漏斗里面加水,导管口放到水下,打开活塞,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者也可以把导管口堵住,打开活塞看液面下降不下降(原理应该是: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话,气体跑不出去,里面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液面也就不下降了)
4、?
二、把导管口放到水面以下,待导管口冒出均匀的气泡的时候那个空气就排干净了。
第3个回答  2009-03-28
一,2.之所以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壁内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3.因为只有当气泡冒出才说明气密性良好呀!才能更大的减小误差。
4.检测气密性方法:将橡皮管,试管,橡皮塞···组装好,将一头深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有气泡产生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1应该先预热
第4个回答  2009-03-25
一、1、排水法的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该气体不溶于水
向下排空气法应该是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不和空气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原理应该是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该气体不和空气反应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加热固体时生成的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倒流回加热的那部分试管,使试管骤然冷却,导致试管破裂。
3、加热前试管里是有气体的,那是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只好等到生成的气体把空气排出后再收集
4、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那个装置的话就双手紧握试管,把导管口放进水下,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如果是双氧水加二氧化锰那个装置的话就在分液漏斗里面加水,导管口放到水下,打开活塞,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者也可以把导管口堵住,打开活塞看液面下降不下降(原理应该是: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话,气体跑不出去,里面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液面也就不下降了)
二、1、加热得太快,试管温度骤然升高,热胀冷缩嘛~当然就破裂了
措施:集中加热前先预热
2、所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措施:改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到纯度较高的氧气在做试验
3、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空气,因为你在收集的时候没有等气泡均匀才收集,导致试管里的空气跑进集气瓶
措施:改用正确的方法,等气泡均匀冒出后再收集氧气做实验
4、没有在试管口放棉花,高锰酸钾分子跑进水里
措施: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再塞胶塞
三、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概为21%,纯氧的氧气含量为100%,由于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而氧气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其助燃效果。所以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四、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二氧化锰加锰酸钾加氧气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表面快速分解为氧气和水
2、高锰酸钾加热试验注意塞棉花在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导管口冒出均匀气泡再收集气体等
过氧化氢分解的试验应注意控制活塞打开的大小,控制双氧水分解速度,迅速收集等等。
3、如果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那个装置的话就双手紧握试管,把导管口放进水下,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如果气密性不好的话,膨胀的那点点体积就会从裂缝跑出去了,不会从导管出去)
如果是双氧水加二氧化锰那个装置的话就在分液漏斗里面加水,导管口放到水下,打开活塞,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者也可以把导管口堵住,打开活塞看液面下降不下降(原理应该是: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话,气体跑不出去,里面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液面也就不下降了)
二、把导管口放到水面以下,待导管口冒出均匀的气泡的时候那个空气就排干净了。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
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即: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而后向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催化剂可以简略的概括为“一变,两不变”
a). 一变:改变反应速率,不但可以增快反应速率,而且可以减慢速率;
b).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本身化学性质不变。
c). 二氧化锰不是专职的催化剂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由于氧气不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再倒置在水槽中。从试管中开始出来的气泡是空气,不要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均匀地产生时,再将导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口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气泡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完,气体收集满了。此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起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便于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盖上一块玻璃片,以稳定气流。把带有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小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相似回答